HTK新闻网

标签: 张作霖

民国时期,有次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结果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

民国时期,有次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结果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

民国时期,有次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结果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突然笑出了声:“看来是那小子命不该绝,把他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从张宗昌手底下活下来的这名逃兵吓得走路都走不稳,如果是别人为他求情还真不一定能有这个效果,看来跟着一个不认字的长官也有好处。发生张宗昌身上的新闻大多都是带着喜剧色彩的,他的人生也像是戏剧一般,只有人们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进入山东之前,张宗昌已经是战场上的老兵了,他跟过好几个老大,虽然最后投靠了张作霖,但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跟哪个领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钱。有钱就能买枪,有了枪就不愁弄不来钱,这两个东西才是这个时代最有用的,什么兄弟情谊,什么党派在关键时候都不可靠。人人都说张宗昌是个粗野汉子,他没文化说不出大道理,但他却很快就成立起了一支队伍,虽然这些人都是来自各个军阀手底下的散兵,但如果把他们聚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这些散兵们没有一个去处,当张宗昌建立起一个队伍之后,他们很快的就依附过来,普通的士兵才不管跟着的人是谁呢,只要饭吃有钱拿就行。极短的时间内,张宗昌有了一支将近十万人的队伍,他成了新发家的军阀头子,甚至还打了一场胜仗。部队是张宗昌发家的根本,但现在困扰他的是没有军饷来供应这么多人,于是他只能忍痛裁员,最后硬生生的减少了两万人,剩下的人就是真正的队伍了。如今队伍是有了,把什么地区占为地盘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张宗昌虽然没有文化,但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也知道没有地盘就没有安营扎寨的地方,也不能筹集军饷和补充兵源。张宗昌是山东人,如今在外面颠沛数年的他,终于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和几十个姨太太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中。站到山东地界上的那一刻,张宗昌心中感到无比满足,谁也没想到他还能有今天,他还能成为山东的“老大”。山东靠近中原,这里的发展也是很不错的,张宗昌把老巢选在这里一是为了光宗耀祖,其次就是为了收钱。他的收钱可是字面意义上的收钱,虽然这里都是他的老乡,但他可没有和老乡们相见的时候两眼泪汪汪,会眼泪汪汪的只有本地百姓。张宗昌不识字,但为了收受苛捐杂税,估计他把字典都啃了好几遍,最后想出了几十条收钱的理由。如果谁不交钱那就别想好过,如果是开店的那么店铺就别想要了,如果是种地的那连地都会被收走。张宗昌压根不担心会不会有人起义反抗,因为现在驻扎在山东的队伍都是他的人,这些士兵也都会“自发”的跟着他的决定走。可能是觉得收钱的速度太慢,于是张宗昌就直接开了个银行,他连书都没看明白就敢上手经济,当时山东的经济市场可想而知。而张宗昌这人有了钱之后也变得很奇怪,要说他对手下弟兄们好吧也确实挺好的,部队是不是都能收到补贴,还能经常开荤。但他好的同时又十分冷酷,像他手底下的人很多都是目无军纪,不遵守规定的人,如果他们平时乱来也就算了,可只要被张宗昌发现,一定难逃一死。当张宗昌遇到一名逃兵的时候,张宗昌本想直接枪毙了他,为了展现军纪的威严,张宗昌还特地拿出钢笔准备写手令。可他很快就尝到了没文化的滋味,因为他根本不会写枪“毙”的毙字,甚至就连军棍的“棍”字他也不会。这种奇葩的情况并没有让张宗昌感到难堪,他反倒是觉得很搞笑,也许是上天要让这个士兵活命,于是他便把人放了。而张宗昌自此就更喜欢当文化人了,他经常会作诗写字,没人欣赏的时候他就自己欣赏,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人装文化人是什么样子。信息来源:后窗|张宗昌祸鲁——大众日报
1908年,张作霖四姨太想吃红烧肉,厨师不给做。四姨太和厨师吵了起来。厨师竟以下

1908年,张作霖四姨太想吃红烧肉,厨师不给做。四姨太和厨师吵了起来。厨师竟以下

1908年,张作霖四姨太想吃红烧肉,厨师不给做。四姨太和厨师吵了起来。厨师竟以下犯上,把滚烫热汤泼在她旗袍上,她大声尖叫,找张作霖撑腰。谁知,张作霖却扇四姨太一巴掌。张作霖,1875年生,奉天海城人,从土匪混成军阀,手腕硬,脾气也大。1908年,他正带兵打仗,日子紧巴巴,连自己都啃窝头。四姨太叫许澎阳,1888年生,河北宛平人,家里穷,幼年丧父,跟妈靠洗衣度日。后来流落天津,进了风月场。1907年,张作霖路过天津,看上她,把她赎出来,带回奉天当了四姨太。许澎阳进张府后,生活翻天覆地,从浆洗丫头变成姨太太。可她不甘心当花瓶,还想读书识字。她报了奉天女子师范学校,结果张作霖觉得丢脸,硬逼她退学。退学后,她没放弃,跟张府孩子一块儿学,硬是学会了认字写字。后来生了四个儿子,张怀瞳、张学曾、张怀曦、张学思,管教特严,个个都有出息,尤其是张学思,当了开国少将。1908年,张作霖带兵在外,军粮不够,全营吃粗粮,连他自己都不搞特殊。可许澎阳跟着去了军营。她吃不惯窝头淡汤,想吃红烧肉,就找厨师提要求。厨师是火头军,归张作霖管,张作霖早下了死命令:全营一个样,没小灶。许澎阳不乐意,觉得自己是姨太太,咋能跟大兵一样?她跟厨师吵起来,火气大了,推搡间厨师手里的热汤泼出去,淋了她一身。许澎阳疼得叫出声,裙子湿透,腿也烫红了。她立马跑去找张作霖哭诉,说厨师欺负她。厨师跟过去解释,说她逼他违令,他没干,汤是不小心泼的。张作霖听完,啥也没说,直接给了许澎阳一巴掌。全营都愣了。之后他告诉厨师,没做错,守令第一。这事儿传开,兵们都服气,张作霖真不徇私。这巴掌扇完,许澎阳老实了。她不再闹着要特殊待遇,慢慢适应了军营的粗茶淡饭。回奉天后,她把心思放孩子身上,天天盯着他们读书写字。她常说,别忘了咱穷时候的样子,得靠自己挣出头。她管得严,四个儿子没一个混日子。张学思后来参军抗日,还成了开国少将,另三个也在各自地儿站稳脚。张作霖靠这事儿更稳住了军心。1908年那会儿,他正忙着扩张,手下兵得服管。一巴掌下去,谁也不敢拿军纪开玩笑。他治军硬,手下人怕他,也敬他。后来1928年,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府乱成一团。许澎阳带着孩子搬北京,跟张学思一块儿过日子。她晚年低调,1978年病死,90岁,葬在八宝山。张作霖扇这一巴掌,挺有说道。军营里,规矩是大伙儿的命根子,没规矩就乱套。他管兵跟管家不一样,不能惯着谁,哪怕是姨太太。许澎阳挨这巴掌,也算长教训,之后她收了心,干点正事儿,带孩子也带出名堂。可这也让人琢磨,他对姨太太下手,是不是太狠了点?军纪重要,人情呢?搁那年头,军阀眼里兴许只有打仗赢,别的不值一提。
1927年4月28日的北平监狱,包括李大钊先生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奉系反动军阀张

1927年4月28日的北平监狱,包括李大钊先生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奉系反动军阀张

1927年4月28日的北平监狱,包括李大钊先生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奉系反动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这是他们在生命快走到尽头的时候,留下的遗容。从先烈现场留下的照片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坦然,没有人认怂。面对反动军阀的绞索,李大钊先生,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最早的播火者,留下最后的宣言:“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们的牺牲,是黑暗年代里一盏不灭的明灯,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永恒丰碑。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未满6岁,如今,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世界第一大政党,并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国家富强之路。致敬和缅怀革命先驱李大钊等英勇就义的先烈!
张作霖帐下有一个警卫连长,因为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生气地说:“你没有提我的

张作霖帐下有一个警卫连长,因为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生气地说:“你没有提我的

张作霖帐下有一个警卫连长,因为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生气地说:“你没有提我的名字吗?”警卫连长垂头丧气地说:“本来彩礼是10块大洋,哪想到我一提在大帅府当差,彩礼顿时涨到了100块!”东北的寒风呼啸而过,枯黄的草叶在风中摇曳。张作霖的警卫连长李福站在大帅府门口,神情沮丧。他紧了紧身上的军装,双手不自觉地搓着,似乎这样能驱散心中的寒意。李福今年二十有五,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可惜家中贫寒,攒了半年的饷银也不够娶媳妇的彩礼。他原本以为在大帅府当差会是个加分项,哪知道反倒成了催高彩礼的理由。就在李福愁眉不展之际,张作霖从府内走出。这位叱咤风云的东北王看到自己的警卫连长如此模样,不禁皱起了眉头。"李福,怎么站在这里发呆?"张作霖问道。李福连忙立正敬礼,支支吾吾地道出了自己的窘境。张作霖听完,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你没有提我的名字吗?"李福垂头丧气地回答:"本来彩礼是10块大洋,哪想到我一提在大帅府当差,彩礼顿时涨到了100块!"张作霖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拍了拍李福的肩膀,爽快地说:"100块就100块,我替你出了。以后好好干!"李福喜出望外,连连称谢。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几个警卫看在眼里,很快,张作霖慷慨解囊的消息就在大帅府内外传开了。这件小事看似平常,却折射出张作霖的为人处世之道。他深谙人心,知道如何笼络人心。正是这种能力,让他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小子,一步步走到了"东北王"的位置。张作霖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父亲张有财是个赌徒,常年沉迷赌博,最终因欠下巨额赌债被债主打死。14岁的张作霖不得不和母亲逃往外祖父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生计,张作霖什么活都干过。他卖过包子,挑过货郎担子,甚至还当过土匪。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也培养了他的生存智慧和人情世故。张作霖最后学会的一门手艺是给牲口看病。这看似不起眼的技能,却成为他日后飞黄腾达的关键。东北地区的地方武装以骑兵为主,马匹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张作霖凭借高超的兽医技术,很快就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有一次,时任奉天巡防总办的张锡銮的爱马生了重病,几个兽医都束手无策。张作霖听说后,主动请缨。他不仅成功治好了张锡銮的马,还送了一匹自己精心挑选的骏马给张锡銮。张锡銮大为感动,把张作霖留在了身边。从此张作霖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也踏上了权力的阶梯。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张作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手腕,逐渐成为了东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他镇压革命党人,对抗南方割据势力,这些举动让他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在袁世凯的授权下,张作霖占据了东北三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然而张作霖并不满足于此。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做"唐太宗一样的人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作霖在统治东北期间,对军队和经济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开发荒地,让穷山恶水里的农民有了新的生计。他修建铁路,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他还大力发展工业,建立军工厂和矿场,使东北的经济一度超越中东部地区。张作霖的成功,不仅仅依靠他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笼络人心。他对待下属极为慷慨,就像对待李福那样。据说在他的恩人张锡銮隐居杭州后,发达了的张作霖亲自派人送了一套房和百万钱款给张锡銮,以让恩人安度晚年。这种义气和慷慨,让张作霖的下属对他忠心耿耿。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他的厂矿有专业人员管理,这样一个既能带兵打仗、又能挣钱的领头人,自然有他的人格魅力。然而张作霖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原地区,准备挥师南下,问鼎中原。就在他即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却永远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1928年6月4日凌晨,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皇姑屯被炸毁。这位叱咤风云的"东北王"就此陨落,终年52岁。张作霖的死亡,不仅结束了他个人的传奇人生,也为中国近代史画上了一个句号。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替了他的位置,但很快就在"九一八事变"中失去了对东北的控制权。回首张作霖的一生,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小子到叱咤风云的"东北王",他的经历堪称传奇。他的成功,既得益于那个乱世造英雄的时代背景,也源于他个人的才能和魄力。
张宗昌部下看上了个妓女,赎身费3000元,去找张宗昌借钱,张宗昌一听,哈哈大笑:

张宗昌部下看上了个妓女,赎身费3000元,去找张宗昌借钱,张宗昌一听,哈哈大笑:

张宗昌部下看上了个妓女,赎身费3000元,去找张宗昌借钱,张宗昌一听,哈哈大笑:“当然可以借给你钱了,不过你得让我看看她长啥样,如果我看上的话,这钱你也不用借了,我直接娶回家得了”。这话使得部下却是摸不着头脑了。1932年9月3日这天,济南火车站突然响起几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应声倒地,鲜血很快染红了月台上的青石板。这个倒在血泊中的人,就是曾经在山东呼风唤雨的军阀张宗昌。临死前的那一刻,张宗昌还习惯性地往腰间摸去,想要掏枪反击。可是摸了个空,这才想起自己的配枪几天前已经送给了韩复榘。"坏了!"他心里大叫一声,但已经来不及了。刺客郑继成的枪已经修好,对着他连开数枪。就这样,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三不知将军",最终死在了自己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说起张宗昌这个人,那可真是个传奇。他死前几天,在韩复榘家看戏的时候,竟然当着韩复榘的面挤走了人家的夫人纪甘青,然后笑嘻嘻地对韩复榘说:"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今天也让我顶了你老婆的窝子。"这话一出口,韩复榘表面上还在赔笑,心里却已经想出一万种弄死张宗昌的法子。其实张宗昌能说出这样的话,跟他平时的作风是分不开的。早在1925年他刚接任山东军务督办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的姨太太多到什么程度?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这也是人们叫他"三不知将军"的原因之一。说起张宗昌对那个副官的慷慨,这事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张宗昌原本也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食不果腹的苦命人,还都给地主老财家放过牛,差点被人活活打死。为了活命,张宗昌最后带着仅有的20多个鸡蛋离开了山东老家,跑到关东去闯荡。因为没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他在那里只能跟一些流匪打交道。但这人有个本事,就是能说会道,特别会拍马屁。凭着这点本事,他慢慢从一个小流氓变成了警察,后来又成了当地黑白两道的老大。1921年的时候,张宗昌在江西打了败仗,部队被解散了。没办法,他只好跑到奉天去投靠张作霖。这一投靠,可算是投对了。在张作霖手下,张宗昌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1925年,他接任了山东军务督办的职位,从此在山东这块土地上作威作福。正是在那段风光无限的日子里,发生了副官借钱赎妓女的事情。那个副官整天愁眉不展,张宗昌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看上了个妓女,但没钱为人家赎身。张宗昌听了哈哈大笑,说:"当然可以借给你钱了,不过你得让我看看她长啥样,如果我看上的话,这钱你也不用借了,我直接娶回家得了。"这话把副官给搞糊涂了,不知道这位大帅到底什么意思。但结果却让人意外,张宗昌不但没有抢人家的女人,反而痛痛快快地掏钱为那妓女赎了身,还亲自为这对新人操办了婚礼,所有费用都是他出的。这样看来,张宗昌似乎还挺讲义气的。他还曾经慷慨解囊,给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2000大洋。但这些零星的善举,根本掩盖不了他在山东犯下的累累恶行。他发明了各种苛捐杂税,把老百姓压榨得喘不过气来。好景不长,1928年春天,国民革命军开始第二次北伐,奉军节节败退。张宗昌失去了山东这块根据地,本想找老大哥张作霖继续干,没想到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给炸死了。张作霖一死,张宗昌彻底慌了神。此时他手下还有五万多人,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更要命的是,张学良接手后,知道张宗昌品德败坏,害怕他出关后威胁自己的地位,就不允许他出关。后来国民革命军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张宗昌被白崇禧的部队重重包围,只好乔装打扮逃到了日本。虽然败退到了日本,但张宗昌一直不死心,总想着重回山东做他的"土皇帝"。1932年,在张学良组织的北平高级将领会议上,石友三做局让韩复榘和张宗昌结交成朋友,后来又撮合张学良、韩复榘、张宗昌、于学忠四人结拜为异性兄弟。本来这事能和平解决,但张宗昌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喝多了酒之后,他对韩复榘炫耀说:"兄弟我在山东各处都有老部下,只要我招呼一声,就能汇成一支部队。"张宗昌这话既是在显摆自己的人脉,也是在威胁韩复榘。
1970年,北京通县卫戍区警卫三师的一个看守所里,张学思没撑过去,死了,他54岁

1970年,北京通县卫戍区警卫三师的一个看守所里,张学思没撑过去,死了,他54岁

1970年,北京通县卫戍区警卫三师的一个看守所里,张学思没撑过去,死了,他54岁,是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亲弟弟。张学思1916年1月6日出生在辽宁沈阳,是张作霖和三夫人许谢旸的儿子。作为奉系军阀的后代,他小时候住在大帅府,身边全是权势和财富。但他没被这些迷住眼,12岁那年,也就是1928年,他考进奉天同泽中学,成绩特别好,脑子灵光得不行。1931年,他转到北平汇文中学读书,正赶上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他哥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这事儿让他特别失望,从那时候起,他心里就种下了爱国的种子。1933年,17岁的张学思通过王金镜介绍,加入了中共外围的反帝大同盟,没多久就正式入党。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为民族解放干点实事儿。党组织看他出身军阀家族,派他去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特务队搞兵运,借着家里的背景在军队里拉人脉。1935年,张学良推荐他进了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接受正规军事训练。1936年西安事变,他人在南京,被国民政府抓了几天,放出来后接着念书,1937年初毕业,进了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从见习排长干到上尉参谋。毕业后,中共又派他去上海、南京、武汉,联系东北军旧部,想办法救被软禁的张学良。1938年,他干脆去了延安,进了马列学院,学马克思主义和军事战略。1939年,他在抗大三分校当东北干部队队长,带队伍特别有一套。抗战期间,他在晋察冀军区干参谋处长,1941年春季和秋季的反扫荡战役,他都立了大功。新中国成立后,他1953年当了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升少将,还去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深造了两年,回来后当海军参谋长,给海军现代化出了不少力。1967年9月11日,张学思因为所谓的“东北帮”案件,被抓进了北京通县卫戍区警卫三师的看守所。那地方条件差得要命,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吃的也就是稀粥和硬馒头,根本填不饱肚子。他本来就爱抽烟,牢里只能抽那种便宜货,烟雾呛得肺更不行了。他脾气直,有时候看不下去就发火,但发火也没用,日子还得熬。到1970年初,他的身体彻底垮了。胃溃疡疼得吃不下饭,肺病让他咳个不停,喘气都费劲。1968年他就因为病重住过院,医生说是重度营养不良、结核病和心脏病,得好好治,可实际没人管。1970年5月29日早上,他没撑过去,倒在床上走了,死因是肺部空洞破裂加上心肌衰竭,54岁就这么没了。官方说是“因病不治”,但谁都知道,那种监禁条件不把人拖死才怪。他的遗体没穿军装,火化后骨灰放八宝山普通室内,就这么草草了事。张学思死后,家里人和战友一开始没法替他喊冤。1971年林彪事件后,风向变了,他妻子谢雪萍直接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复查案子。这才有了转机。1975年4月8日,海军开会,正式给张学思平反,承认他在海军建设上的功劳。1980年12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又发报告,彻底给他正名,说他是中国海军的奠基人之一,功绩不容抹杀。张学良那时候在台湾被软禁,根本不知道弟弟死了。1991年,吕正操去纽约看他,讲了张学思的事。张学良听完沉默半天,点了根雪茄,说了句“他不懂忍耐”。这话听着简单,但里头藏着他对弟弟的复杂感情。2000年,张学良100岁时,谢雪萍带着张学思的照片去夏威夷看他。他盯着照片看了半天,眼眶红了,说“别放那儿,看着心痛”。这兄弟俩的情分,隔着几十年的生死,还是那么深。张学良2001年去世,活了100岁。他晚年日记里说自己一生没大功也没大错,但知情人都明白,他对弟弟的遭遇一直放不下来。张学思这辈子,从军阀少爷到革命军人,再到囚禁而死,折射出乱世里个人命运的无奈。他宁折不弯,最后拿命换来了信念,如今历史记住他,是中国海军的先驱。张学思和张学良,俩兄弟的人生路完全不一样。张学良是大帅府的少帅,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西安事变后被软禁,活到100岁,选择了忍耐和妥协。张学思呢,从小就跟哥哥不一样,九一八事变点燃了他的爱国心,投身革命,宁可死也不低头。哥哥忍了一辈子,弟弟硬了一辈子,结果一个长寿却失自由,一个早逝却留功名。这俩人,一个是隐忍的大哥,一个是刚烈的弟弟,性格决定命运,时代也推着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张学思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背后是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他出身军阀之家,却没走老路,反而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海军建设拼尽全力。他的死,既是个人悲剧,也是时代洪流下无数人命运的写照。他被平反后,后人开始重新看他的贡献,海军现代化的根基里有他的一份汗水。再说张学良,他对弟弟的死肯定有愧疚。西安事变后,他被软禁几十年,没能帮弟弟一把,晚年听闻真相,那份心痛藏都藏不住。兄弟俩的选择,一个屈从现实,一个抗争到底,谁对谁错不好说,但都让人感慨:乱世里,个人的信念和牺牲,能有多大意义?
张宗昌部下看上了个妓女,赎身费3000元,去找张宗昌借钱,张宗昌一听,哈哈大笑

张宗昌部下看上了个妓女,赎身费3000元,去找张宗昌借钱,张宗昌一听,哈哈大笑

张宗昌部下看上了个妓女,赎身费3000元,去找张宗昌借钱,张宗昌一听,哈哈大笑:“好呀不过我得看看,如果我看上了,钱不用借,我还帮你娶回家”。一时弄的部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张宗昌对待属下,因人而异,如是文人,非常客气对待,武将则是动辄翻脸骂娘,共同点便是对待属下极其大方,只要张口,无不满足,一扔便扔出去成百上千元。但还有一个爱好,便是还酷爱嫖妓,驻军之处,频繁入妓院寻欢作乐,但凡进妓院,总要带上大把的金钱。凡是能见到他的妓女,都能得到50元到100元的盘子钱。长相还看得过去的,张宗昌总会随口说“给咱当姨太太吧,”这些妓女也会凭此向张宗昌的军需处领取开支,但其实张宗昌只是随口一说,早就将女子放在脑后了。毕竟是开军阀姨太太数目新纪录的三不知将军嘛,姨太太太多,大部分名字他都记不住,只能为之编号。张宗昌爱嫖妓的癖好,他的手下也多有所耳闻,有些善于奉承的,还会主动安排此事。然而,这日,一个手下忐忑的找到张宗昌,有几分提心吊胆的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想借3000元。”张宗昌便施施然道“3000元可不是小钱,这钱你要用来干什么?”对方竟然羞红了脸,颇有些扭扭捏捏的说,自己看上了一个妓女,想给人家赎身,把对方娶回家。张宗昌听后大笑道“那我得看看,如果我看上了,钱不用还,我给你娶回去。”手下听后也有些二杆子摸不着头脑。毕竟张宗昌“钱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有多少”的三不知将军,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便是对待文人非常客气,较为恭敬,随然对待武职,也动辄翻脸骂娘吧,但极为大方,部下但凡有困难,只要张口,张宗昌就会应准,随便出手就是成百上千。曾经,有一股来路不明的杂牌部队,专门来投奔张宗昌,张宗昌便下令拨给他们1万块大洋的费用,领队头目在看到张宗昌的批文后,突发奇想,直接提笔在“一”上加了一笔,变成了10万大洋。前往军需处领钱时,账房觉得不太对,张宗昌就算是极重视这支部队,也不该批这么多,便去找张宗昌核实,张宗昌却说自己就是批了10万块大洋。此事便这样揭过去了,后来,张宗昌见到这位领队头目,就笑着拍拍对方的肩膀说“老弟呀,你幸亏添了一竖,若再添上两竖不就成了20万吗?军需处哪去拿那么多钱,不过钱嘛,咱以后有的是,但老弟你可得好好干啊”,自此,此人对张宗昌感恩戴德,要舍命报答。正是因为考虑到张宗昌这一处事习惯,想要娶妓女的属下才会开口借钱,而且一开口便要借3000。在听闻张宗昌帮自己娶回家一言时,其实心中稍有顾虑,毕竟张宗昌好色是出了名的,曾经在1926年时,还将艺姬陈佩瑜一丝不挂的扔到滚烫的火炕上,戏弄的说“曾经你让我滚,现在我让你好好滚,”然后要强迫对方当自己的姨太太。属下里面有几分担忧。可第2日,还是带着张宗昌去见了自己看上的那位妓女翠环,翠环原来也是饱读诗书的女子,因家境落魄入了青楼,虽不算大家闺秀,但也算小家碧玉,最难得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张宗昌对有文化的人还是颇有几分客气的,何况是属下看上的人,他便笑着点了点头,当真出了3000元,将这位妓女赎了下来。而后亲自为二人主持婚礼。张宗昌此人极具争议,他是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混世魔王,连张作霖一度都拿他没办法,但其中一项难得的优点便是大方。曾经山东即墨县的耿殿林曾与张宗昌结识。张宗昌在当上山东军务督办后,耿殿林在县衙里充当捕役。今时不同往日,两个人的地位天差地别,当时耿殿林年龄大,收入越低,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他本想去济南见张宗昌。但地位悬殊,分别日久,担心去了反而碰一鼻子灰。直到后来,张宗昌跟耿殿林在济南相遇,张宗昌当即命人给对方送去了3000块银元,说“二哥先带着这些钱,在济南痛痛快快玩儿几天,随后我就给济南县长发电报,让给你拨给2万块钱,这2万块钱,你好好买上几十亩地,做养老钱,若不够,可以随时给我来信,我也会照拨的。”也比如某次,薛大在创作黄报时,以经费紧张为由,找张宗昌筹措资金(实则为了赌博)。张宗昌问要多少,薛大便回答“三万五万不为少,十万八万不算有。”张口便要这么大一笔钱,而且还是用来赌博,本是应该严厉禁止的,然而张宗昌跟薛大臭味相投,反而笑着说“你赌博时的豪迈劲儿哪去了?办起事来怎么如此小家子气?10万8万够干什么。”说着就直接拿出了30万公债券。得了这么一大笔钱后,薛大立刻再一次进入赌场,要板回一局,结果没过多久,又全部输尽了,当事人嘲讽他们两人为两奇,“自有津贴以来,未有如张之豪放者;自有报纸以来,未有如薛之善用“津贴”者,也是别具一格。直到后来1932年9月3日,张宗昌被枪杀结束了他饱受争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