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介入父母的因果,把父母的人生还给父母,你就赢了

社会 05-05 阅读:22 评论:0

文|小雯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不是因为事业难、生活苦,而是因为你心里总背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那是你父母的人生。

你从小就很乖,懂事、听话、配合,总想着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吵架了,你第一个冲过去劝;他们情绪低落了,你立刻压住自己想办法哄好他们;他们生活不顺了,你拼命想“出息”,想赶紧“改变全家的命运”。

你一直以为这是一种孝顺,是一种感恩。但你没发现,这样活着,你已经越来越不像你自己了。

你不敢远行,是怕他们寂寞;你不敢松懈,是怕他们失望;你不敢表达情绪,是怕他们担心。

你活得就像一个家庭的“中转站”,他们所有的情绪、遗憾、执念,都在你这里汇聚,再一股脑儿压进你的肩膀。

你以为自己是孩子,但你早就变成了父母情绪的“临时父母”。

你觉得你必须要努力,才能“弥补他们这一生的辛苦”;你觉得你必须要牺牲,才能“还他们养育的恩情”。

可亲爱的,你错了。

你不是他们的命运承担者,你只是他们的孩子。

父母的因果,不是你的人生课题;他们的遗憾,不该用你的人生去偿还。

一、你的人生为什么越来越拧巴?因为你背错了责任

你是不是常常有一种压抑感?

做什么都不轻松,总觉得肩上扛着很多看不见的东西。明明已经成年了,却活得不像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别人的失败你要扛,别人的情绪你要安抚,别人的遗憾你要补偿。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太努力,努力得让自己透不过气。

你之所以这么累,是因为你做了不该你做的事——你介入了父母的因果。

心理学家萨提亚曾提出“家庭系统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任何代替、越位、反哺,都会破坏这个系统的自然平衡。

你的父母有他们的性格局限、婚姻矛盾、人生轨迹,那些并不是你造成的,也不是你该修复的。

你以为“我忍一忍,他们就好了”,“我出息一点,他们的婚姻也许会不那么糟”,“我孝顺一点,也许能弥补他们没被爱够的童年”。

可这些想法,让你一生都活在“替他们扛”的幻觉里。

你不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救援队,你不是他们未完成梦想的代言人,你更不是来偿还他们所有苦难的赎罪券。

你要明白:

他们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因果,不是你的责任。

二、你为他们牺牲的越多,他们反而越过得不轻松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

你为父母牺牲了自由、牺牲了情绪、牺牲了自己的一生,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更幸福”。

他们依然唠叨、挑剔、对你不满意,甚至反而更加“理所当然”。

你为他们放弃外地的工作机会,他们说你没出息;你为了照顾他们不谈恋爱,他们催你结婚生孩子;你压抑情绪不让他们担心,他们反而觉得你“不亲”“不说实话”。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你总是替他们负责,他们就永远学不会为自己负责。

他们该面对的问题被你一把揽走了,他们该自我成长的部分被你替代了,你以为你是“拯救者”,可你成了“系统紊乱的导火索”。

真正孝顺的,不是牺牲自己;真正成熟的,不是一直扛。

是把每个人的人生还给每个人自己。

你不必是他们的医生、心理师、出气筒、提款机;你只需要是他们的孩子。

三、你不是冷血,而是学会了“心理分化”

你可能会担心:

“那我是不是太冷血?”“是不是就不能管他们了?”“难道我要做一个不孝顺的人吗?”

当然不是。

心理成熟,并不等于情感冷漠;有界限的亲情,并不等于没有亲情。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概念——“情感分化”,它指的是:你能和父母保持心理距离,同时仍然有爱。

你可以心疼他们,但不替他们解决他们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你可以关心他们,但不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来决定。

你知道他们不完美,你接受他们的局限,也保护自己的底线。

你不再因为他们的婚姻失败而感到羞耻,不再因为他们的负面情绪而感到愧疚,更不再因为他们的牺牲言论而“绑架”自己的一生。

你终于知道,自己不是“替父母成全”的工具,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拥有自己的人生。

四、学会“还命运于原主”,你才能轻盈、自由地活下去

你要开始练习:把父母的东西,慢慢还回去。

他们的遗憾,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原生创伤,你都可以不接。

你可以说:

“这是你们的选择,我尊重,但我不参与。”“我可以关心你,但我不会牺牲我的人生来成全你。”“我爱你,但我更要为自己负责。”

不是你变冷了,而是你终于明白:

拯救父母的生活,不是你的任务;承担父母的情绪,不是你的义务。

把他们的命运还给他们,把自己的能量收回来。你才能真正开启属于你的人生。

五、那么,怎么做才能真正“断掉因果的执念”?

给你3个方法,帮你慢慢松绑:

1. 划清“责任边界”,明确哪些事是你可以做的,哪些不是

你可以送他们去医院,但不用24小时待命;你可以给他们支持,但不是对他们的一切都负责。

不要用“感情”去替代“责任”。

2. 学会“允许他们的不完美”,而不是“拯救他们的不足”

父母也有局限,他们的性格、选择、命运,很多早在你出生前就注定了。

你不能也不该承担他们的“改造工程”。

你只需要把他们当作一个“普通人”来看。

3. 培养自己的生活重心,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心理家园”

只有当你在自己的人生里扎根,你才不会被他们情绪左右。

朋友、伴侣、工作、热爱——这才是你该花力气经营的“根”。

六、梅娘说

你不是不够爱他们,而是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尊重边界、是彼此负责、是各归各位。不是你替他们活,不是你替他们扛,也不是你把你的人生献祭给他们的因果。

父母有父母的路,你有你的人生。

你要学会松手、放下、退出,不是放弃他们,而是放过自己。

当你终于把父母的人生还给他们自己,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