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其实是险胜,看完伤亡,毛主席:这样的仗,不能再打了

社会 05-07 阅读:11 评论:0

1937年,卢沟桥枪声炸响,日本30万大军气势汹汹,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华北沦陷,山西告急,民族存亡之际,国共两党放下恩怨,联手抗日。

平型关战役打响,八路军115师在狭窄山沟里设伏,1.2万将士一战成名!枪声震天,手榴弹炸得日军后勤部队人仰马翻,1000余敌军被歼,80辆汽车、3000发炮弹被缴,军大衣都能给全师每人发一件!

可胜利后,毛主席却语重心长:“这样的战役,不能再打!”

八路军如何大破日军?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掀开日本全面侵华的血腥序幕,30万日军装备精良,坦克、飞机、大炮轮番上阵,北平、天津接连失守,华北大地一片狼烟。

日军嚣张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山西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晋北重镇大同沦陷,雁门关门户大开,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急调部队布防,可日军狡猾得很,第五师团师长板垣征四郎瞅准平型关地形空虚,打算迂回包抄,直插太原。

这时候,国共两党搁置恩怨,组建抗日统一战线,八路军115师临危受命,誓死阻击!

平型关位于山西灵丘和繁峙交界,地形像个“一线天”,一条十多里长的狭窄沟壑,最窄处只够一辆车通过,两侧是平坦山地,简直是为伏击战量身定做的“天险”。

9月25日凌晨,林彪、聂荣臻率115师1.2万将士冒着暴雨,穿着破衣烂衫,翻山越岭16公里,天亮前埋伏在乔沟一带。

早上7点,日军4000人后勤部队大摇大摆开进,100多辆汽车、200多辆辎重车拉成长龙,载着粮食、被服、弹药,压根没防备,八路军一声枪响,伏击战打响!

手榴弹炸得日军晕头转向,机枪扫射让沟里尸横遍野,日军指挥官新庄淳中佐刚冒头就被击毙,部队像无头苍蝇乱作一团。

686团团长李天佑指挥重机枪压制汽车队,387团3营副连长郭春林带队冲锋,砍断日军尾巴。

老爷庙高地、东泡池战场,八路军死守阵地,硬是拖住日军增援,一个英雄连队拼到最后只剩30多人,排长牺牲班长顶上,班长倒下战士接着干!六个小时的鏖战,八路军用刺刀和石头砸出一条血路,日军后勤队全军覆没,华北战线被狠狠掐了一刀!

这仗打得漂亮,不光靠勇气,还靠脑子,八路军抓住了日军轻敌的毛病,仗着地形优势把敌人分割包围,枪战、肉搏一气呵成。

国共合作的第一仗,就这么在平型关的山沟里,点燃了抗战的希望之火!

胜利的代价与意义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大获全胜!歼敌1000余人,缴获80辆汽车、3000发炮弹、20挺机枪、300支步枪,还有堆成山的军大衣,够115师每人发一件!

日军后勤补给被切断,前线作战计划大乱,板垣征四郎的“三个月灭华”美梦被狠狠打脸。

这场胜利,不仅守住了山西门户,还让全国军民扬眉吐气,原来日军不是铁打的,也会满地找牙!

这场大捷的意义,远不止数字那么简单,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百姓心寒。

平型关一战,像一把火,点燃了全国的抗战热情!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报道,街头巷尾的热议,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只要团结起来,鬼子也能被赶出去!

八路军的威望一夜暴涨,共产党抗日的决心深入人心,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也站稳了脚跟,从南到北,无数青年奔赴前线,抗战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之势。

可胜利背后,代价让人心疼,八路军伤亡600余人,不少是走过长征的精锐老兵。

装备落后,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断了就用石头砸,甚至赤手空拳跟日军拼命。

战斗白热化时,年轻战士因缺乏经验,试图救治日军伤兵,却被刺刀捅死;还有日军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场面惨烈得让人揪心。

晋绥军的援军也没能及时赶到,国民党84师在西泡池、1886.4高地被日军撕开防线,自顾不暇。这暴露了国共配合的短板,也让八路军在峡谷里孤军奋战,付出了更大的牺牲。

平型关大捷像一针强心剂,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

毛主席的战略反思

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延安,全国欢腾,可毛主席却眉头紧锁,语重心长地说:“这样的战役,不能再打!”胜利咋还让他不高兴了?

其实,毛主席不是否定胜利,而是看得更远,心疼的是牺牲的600多条鲜活生命,更看到了抗战的长远大局。

这场仗,八路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1.2万对4000,兵力是日军三倍;平型关“一线天”地形完美适合伏击;日军只是后勤部队,武器不先进,还轻敌冒进。

可即便这样,八路军还是伤亡惨重。为啥?装备太差,枪支射程短,子弹打光就得肉搏;国共磨合不顺,晋绥军被日军牵制,没能增援;伏击战依赖地形,换个地方未必能复制。

600多精锐的牺牲,对八路军是伤筋动骨的损失,这些老兵可是长征磨砺出的宝贵火种啊!

毛主席的反思,是战略家的深谋远虑。他明白,抗战不是一两场硬仗能打赢的,日本的工业和军力远超中国,硬碰硬只会把自己耗光。

他提出“游击战为主,正面战为辅”的方针,强调在敌后骚扰、积小胜为大胜。平型关的经验,让八路军迅速调整战术,分散作战、灵活机动,深入敌后建根据地。这不仅保存了实力,还让日军疲于奔命,为持久抗战铺平了路。

平型关的胜利,换来了士气,但也暴露了装备和协调的短板。他要的不是一时痛快,而是长久的胜利。这份以智取胜的智慧,成了抗战史的宝贵遗产。

参考资料:

平型关大捷——百度百科

新华网2014-08-14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青年报2021-07-07《亮剑平型关:胜利捷报穿越时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