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老总全力相助,苏州富豪套现25亿,把家族产业卖给了国资

财经 05-08 阅读:86 评论:0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原本是挚爱的夫妻之间才有的你侬我侬,但没想到,在充满钱味的资本市场里也有这样的“满满深情”。

这是上市公司天沃科技的前几大股东信息。

表面上看起来,与其它上市公司差不多,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第二大股东陈玉忠的质押比例高了些,超过了99%。

但实际上,如果翻开天沃科技的历史公告就会发现,这里的陈玉忠并不只是陈玉忠,而是他与另一个人的共同体。

一共1.31亿股,真正属于陈忠玉的只有4938万股,而另外8190万股的所有权则归属于一个叫刘斌的人,陈玉忠是帮他代持的。

相关条文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允许代持,但陈玉忠却甘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对方掩护多年,这股子“情深意切”可窥一斑。

不过,资本市场的“深情”都是有价格的,表面的“你侬我侬”背后,实际是利益的互换。

现在的天沃科技是国资控股,但曾经的天沃科技却是陈玉忠的家族产业,民营变国资,陈玉忠收获颇丰,靠的就是刘斌的全力相助。

所有精彩的故事都是从不经意的平凡开始的,这场价值20多亿的“陈、刘之情”还得从陈玉忠的起家说起。

陈玉忠是江苏苏州张家港人,1983年,19岁的陈玉忠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张家港后塍供销社,工作普普通通,并没什么超凡之处。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看,也不平凡,供销社作为80年代“三大铁饭碗”之一,陈玉忠能进去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全权负责收购农副产品、销售消费品,基本承载了普通百姓绝大部分的经济流通,一度被称为油水最多的单位。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供销社也成了最需要改革的单位,各种工贸公司相继诞生,逐渐取代了供销社的地位。

工贸公司其实主要做的还是贸易,只不过相比供销社的大杂烩,商品类别更细化、更专业化了,同时自己还能生产制造,是国有经济向地方集体经济转变的重要形式。

1986年,陈玉忠就被调到了张家港汇龙工贸实业总公司,也就是在这里逐渐积累起了自己的商业资本。

到1998年,一个大好机会出现的时候,陈玉忠身为工贸公司的总经理,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上世纪80-90年代的苏州推崇苏南模式,简单说就是集体经济、政企一体,企业管理者同时也是政府人员。

这种模式曾在短时间里取得了非常惊人的爆发力,由于企业管理者同时拥有调配地方资源的能力,企业初期的发展非常快。

不过,到了90年代中后期,这种模式产权不清的弊病开始暴露无遗,于是,转而又向温州模式靠拢,大量集体企业快速向民营改制。

1998年,张家港把几家亏损的化工机械企业合并组建了张家港化工机械厂,全部由职工集资出资,陈玉忠就成了这家新厂的厂长。

不过,全厂400个职工都有股份,权力非常分散,陈玉忠作为总经理,也只持股2%多一点,而经营的结果是,三年亏了几十万。

三年不盈利,大部分职工股东都坐不住了,于是,陈玉忠带着管理层收购了绝大部分职工股东的股权,陈玉忠的持股一下子从2%提升到了68.7%。

2001年,陈玉忠成了机械厂的实控人,同年就把机械厂注册成了公司,天沃科技的前身张家港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就此诞生,简称“张化机”。

明晰产权的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股权这么一集中,张化机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了,然后一路发展壮大,并于2011年成功登上了深交所。

张化机主营化工机械,主要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所谓压力容器,简单说就是能承受气压的瓶瓶罐罐,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煤气罐、氧气瓶等都属于压力容器。

这个行业属于高端装备,理论上来说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但张化机IPO之后却没体现出这种门槛,利用融资不停收购,吃成了一个虚胖子,名字也改成了“天沃科技”。

2011年,天沃科技营收14亿,净利润1.4亿,而到了2015年,营收虽然增长到了22亿,净利润却只有0.28亿。

人虚胖不健康,企业亦然,春江水暖鸭先知,经营了天沃科技10几年的陈玉忠当然最清楚,于是,一场全面撤退由此拉开。

2015年,陈玉忠先找了一家网游平台,筹划把“壳”卖给对方,但最终没能达成,2016年才碰上了对眼的刘斌。

彼时刘斌的身份是中国能源工程集团的实控人,但能源工程集团最大的股东其实是国资,国资合计持股52%,从这个角度来说,刘斌算得上是国企老总。

不过,国企老总却不是要把国企弄上市,而是想自己当上市公司老板从中捞一笔。

刘斌和陈玉忠达成的协议是,天沃科技先现金收购能源工程集团旗下子公司中机电力,然后刘斌再接盘陈玉忠的股权。

先卖后买,刘斌的资金路线很清晰,当然,这对陈玉忠来说没什么区别,反正收购也不是自己掏钱。

2017年,天沃科技以29亿现金买下了中机电力80%的股权,然后2018年,刘斌如约兑现了承诺,以14.46亿现金接盘了陈玉忠的绝大部分股权。

付了钱,大部分人的动作都是尽快过户,但刘斌却不着急,而是让陈玉忠帮他代持着,而这一代持就到了现在。

其实,刘斌想的是利用重组概念炒一波,赚个差价就走,都省得过户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预料。

中机电力不但没能托起天沃科技,反而成了拖累,不仅让天沃科技的股价跌跌不休,2022年还把天沃科技拉入了资不抵债、濒临退市的深渊。

眼看一切即将化为泡影,刘斌一通运作请来了真正的国企上海电气集团,并把控制权卖给了对方,天沃科技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国资控股结构。

而上海电气集团为了救天沃科技,把中机电力买到了自己旗下,通过带走债务的形式,使得天沃科技的净资产由负转正,从而避免了被终止上市。

这一招虽然暂时止住了天沃科技继续流血,但刘斌投入的14亿多要收回成本恐怕就遥遥无期了。

而与刘斌相对的是,陈玉忠赚得盆满钵满,陈玉忠获得的不只是刘斌的14.46亿,当时还趁着重组的行情在二级市场套现了10亿多。

前后套现了25亿,给全力相助自己的刘斌代持一下,受点罚又算得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