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第三节:心态系统有多单元,自我支配就是心态多元支配,单元支配只是行为其一选项
三:心态系统有多单元,自我支配就是心态多元支配,单元支配只是行为其一选项
人类的自然行为,一开始就摆脱不了生理需求的本能举动,这种始于自然性的欲望、欲念及延伸出感觉和意愿,在心态系统中就可以拟定为本能单元系统(或者说本能板块),也可以说是人的自然本性(自然天性),成为“自我”的原始中心,即“本我”体现,或者说本能表现。
这里,不妨另立一个名目,把多种支配人行为的感觉、欲望及意愿等概念或概词集群,按相似属性来归类,可以呈现出多个单元,单元所属的概念或概词只是单元子体,子体对应着人行为某一个动机点,统称为单元子体或单元成分过于笼统,也就是说:某些归属单元子体本身就有名,如心结、情结、爱心、担当等,只是汉语词汇上的解读与单元属性割裂开了,在【心态多元的解读】上,作为单元子体要拿来集合重组,便于划出单元属性。
从自我支配的动机点上看,感觉欲望和意愿会有多个支配动机点,让自我支配有了多个受力点。正因心态多元支配多个受力点存在同向或对向的问题…
从人行为的支配属性上看,虽然多元多子体存在多个受力点,不妨从感觉、欲望或意愿的本能性、相似性、从属性、现实依赖性及非现实寄托性,由此可见,同一单元的子体必然存交集,这正好把心态系统归纳排列成为几个大单元,然后定位成单元系统(或板块)来解读,也就会有单元纵深的逻辑规律发现…
本能支配承载“自我”原始满足,或者说是承载着基本生存的满足,人后天成长随心智的拓展,心态多元新的子体随之而来,随着自尊心和责任担当的拓展有了纵深,才有了人格的定位。
正因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心态拓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单元在心态整体中的占比不同,也就有了心态结构上的主次不同,心态多元占比有轻重,让心态多元支配,出现主次交替轮回,也有彼此牵制而出现支配越位或支配不力的现象…
自我系统就是心态多元系统,有着多个单元交织并存。由此与人生理系统交融,共同作用于人有了自我支配。
鉴于人心态多元,存在彼此交替轮换主张,或彼此交织组合主张,驱动着人的行为,可以称为心态支配,也就是心态元素(作为动机点)会有相应主张,多元主张不同步(不同向),就会带来内心的(矛盾)冲突,这时,就会有心态次体主张服从心态主体主张,有多元随机主张服从重心支配的从属现象或同化现象。
心态系统即自我系统,单元系统也可称为单元板块(简称单元),在同一单元中集合着类似感觉和欲念等概念或概词(即单元子体),也可称为单元成分。跨出一个单元体的(兼有另一单元内容)复合感觉或意愿之概念,可以称为交织概念。这个双重子体并不构成小系统,但跨出了一个单元(板块)的唯一属性,也就有了另一个单元的属性,这也是交织概念。比如情结,凝聚着人的情绪潮,当然是情感单元中的所属(单元子体);但同时,情结又是心结的沉积产物,心结凝聚着好恶和伤痛,有着明显的个性化,因此,情结更属于人内心世界的喜好板块。因此,情结既是情感板块所属,又是习好板块所属!这是交织概念才有多重属性。
心态支配问题,就是单元成分(即单元子体)作为动机点,驱动人自我行为的问题,以及多元主次服从支配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心态支配问题,是多元组合时的此起彼伏迎合动力驱动行为之问题。因为人类的某一具体行为,对应着某一心态元素在主张,同时,也存在其他单元的牵制。 这就有了多元主张的此消彼张。
在一个心态多元这个大系统中,心态主体决定着“自我”重心(也是中心),谈“自我”就是谈心态多元主次及相应的能量支配。
可以看到,在心态多元中,一个人本能成分(即本能欲望和感觉意愿)成了心态总体中的主体,即自我行为表现多为“本我”主张,即为“本我”状况。(待持续→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