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加味,熏吸+内服,应对“顽固呃逆”经验一则
小半夏汤加味熏吸内服治疗顽固呃逆
作者/邓沂,张士卿 等整理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于己百》(2001)
介绍:于己百(1920-2012)男,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教授,曾任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院长,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18岁时因仰慕其父于有五先生并为继承家业而随父学习中医。于教授于1947年经国家考试院特考及格,获中医师资格。1950年,又以同等学历考入兰州大学医学院,进行西医学知识的深造。1955年毕业后,先后任医师、主治医师、研究室负责人等职务。1970年开始负责甘肃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并筹建甘肃省某研究所,负责教学及新医所临床的组织工作。1978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历任中医学院筹备组副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先后编写有《新编中医入门》《中医简易方选》《中医基础理论》等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数十篇。

一、基本处方
半夏12g,生姜12g,砂仁10g,荔枝核10g,白酒250ml。
前4药打碎,白酒浸泡一小时,温火煎煮数沸,待酒气上升时,患者张嘴频频吸纳。轻者熏吸后呃立止。数沸后,取下待温,分二次服用。多数患者1剂即愈。不愈者可再服1剂。
二、方义
小半夏汤原为张仲景为治疗“呕反不渴,心下有支饮”及“诸呕吐谷不得下”的病证而设。因呕吐、呃逆皆因胃气上逆所致,故于氏取其和胃散饮、降逆止呕之功用治本病,乃异病同治是也。
砂仁温胃宽中,除脾胃之滞气。荔枝核性温,主入肝经,“行散滞气”(《本草纲目》),解肝经之寒凝。此四药皆为治呃常用之品,用之无奇。该方妙在用白酒煎药,可升发阳气,通阳达表,促进肝胃寒凝之滞气迅速消散,抑郁之气机舒畅,上下畅达,清阳自升,浊阴自降,肝胃得和,故可使呃逆覆杯立止。
三、典型病例
葛某,女,48岁。1998年5月13日初诊。患者一周前与他人呕气并喝凉茶后出现呃逆,不能自制,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故求于氏诊治。刻诊:呃逆频作,约10分钟呃5次,胁肋胀满,头晕口苦,舌红苔白,脉弦。
证属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强犯胃并寒邪客胃,胃阳郁遏,胃气冲上,所致之呃逆。治以疏肝理气、温胃止呃,用小半夏汤加味熏吸内服。
5月15日,患者来诊所诉说按要求治疗,熏吸后呃逆减半,又分二次温服,当晚呃逆全止,至今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