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倒台,作为骨干的“五虎”、“五彪”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 08-29 阅读:22 评论:0

要说到明朝哪个太监最有名,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肯定身在其中。

魏忠贤作为天启四年到天启七年一手遮天的太监,权势远远超过了他所有的先辈,什么刘瑾、王振、冯保之流,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们再厉害也就是个太监,而人家魏公公,直接就是皇帝。朝政一个人包办了不说,就连皇帝的后宫也要包办,不允许皇帝有儿子,皇帝就没有儿子。

凡是怀孕的妃子都会遭到他的毒手,要么关到冷宫里,要么折磨,要么囚禁起来,不给吃,不给喝。总而言之,在当时怀上龙种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妃子躲避不了他的毒手,皇后也躲避不了他的毒手。

魏忠贤不敢在皇后身上使用在妃子身上使用的那一套,而是采取了比较柔和的一套。在皇后腰疼的时候,吩咐皇后的宫女,通过按摩的手法,将皇后按到流产。

敢对皇后动手,纵观整个明朝,也只有魏忠贤这一例。然而,吃了亏的皇后却不敢拿魏忠贤怎么样,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是不想说,而是魏忠贤太吓人,不但皇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是魏忠贤的人,朝廷上的官员,地方上的官员,也都是魏忠贤的人。

只要敢动一下,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威风了三年的魏忠贤,始终还是斗不过历史的规律——邪不压正。

互相试探

魏忠贤之所以在后宫开展绝育活动,主要是想长期掌权。

在他看来,如果让天启过早地生下儿子,等到天启驾崩的时候,儿子已经成年或者已经接近成年,想要继续把持朝政,几率微乎其微。

毕竟像天启这种不理朝政,又目不识丁的极品,实在是难找。

他万万没有想到,天启竟然只活了二十三岁就驾崩。因为他自己作孽,根本玩不了欺负孤儿寡母那一套把戏。

皇位仅仅只有一位合法的继承人,那就是崇祯。

如果皇帝没有儿子,那么皇位将会由他关系最亲密的弟弟接任,当时天启仅仅只有崇祯一位弟弟,而崇祯继位的时候已经十七岁。

崇祯虽然早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受封信王,但是一直到十六岁才到外地居住,在宫里居住的这四年间,他对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但是并不敢发作。

毕竟明朝的藩王一直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他要是敢发作,一时间关于他各种图谋不轨的消息,肯定会如同雪花一般飘落在天启的办公桌上。

但现在轮到他当家作主,情况不同了,肯定要为明朝除掉魏忠贤这一祸害。

但魏忠贤掌权多年,党羽无数,想要除掉魏忠贤,仅凭一道圣旨是不可能的,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要了自己的命,唯一能够行得通的办法就是步步为营。

魏忠贤十分清楚自己这些年来做了什么,只要是一个有为之君上位,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因此崇祯想要除掉他,他也想除掉崇祯。

不过迫于形势,并不敢直接动手,而是等到确认崇祯确实对他有敌意再动手。

毕竟杀掉皇帝这种事情,事关重大,不到迫不得已,是绝对不敢动手的。

在这个时候,时间对于魏忠贤而言,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他能够除掉崇祯的唯一胜算,就是趁着崇祯根基未稳的时候动手。

如果等到崇祯熟悉了皇帝的权力,再对崇祯动手,无异于自寻死路,因为明朝能够调动军队的只有皇帝,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独自调动得了军队,所以首先发起进攻的人是魏忠贤。

魏忠贤主动请求辞职,如果崇祯一同意,他就发起真正意义上的进攻。

崇祯也知道他打的算盘,并不同意。魏忠贤并没有因为崇祯的一次不同意而放松警惕,紧接着,他又叫他的死党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亁提出辞职,崇祯也不同意。

经过两次的不同意,魏忠贤以为崇祯真的是个好人。

上面已经说过,崇祯十二岁受封信王,但是一直到十六岁才到外地居住,在这期间,他与魏忠贤也见过不少次面,每一次见面,都是一口一个厂公。

综合崇祯信王时的所作所为,再加上现如今的所作所为,魏忠贤可以肯定崇祯对他没有敌意。魏忠贤认为的,正是崇祯想要的。

崇祯进一步麻痹魏忠贤,不但大肆封赏阉党,还给他的侄子魏良卿赐免死铁卷。

树倒猢狲散

魏忠贤被崇祯迷的神魂颠倒,但是却有人察觉出了异样,这个人就是右副都御史杨所修。

杨所修通过崇祯的种种行为,准确的预料出崇祯即将要对阉党下手,而他本人也是阉党的一份子,要想在未来的清算中脱离出来,就必须要与阉党划清界限。

划清界限的唯一办法是弹劾,弹劾魏忠贤,他没有那个胆子,但是他却敢弹劾作为魏忠贤头号死党、“五虎”之首的崔呈秀。

杨所修原本以为朝堂上只有他一个人看出了异样,却不曾想,大家都看出了异样,一时间,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几倍几倍的增加。

不过大家弹劾的对象都不是魏忠贤,毕竟还没有到鱼死网破的时候,谁也没有这个胆子,那么弹劾的对象是谁呢?还是崔呈秀,暗指魏忠贤。

大家都已经反应了过来,魏忠贤这个时候要是再反应不过来,估计脑子就是被驴踢了。不过他虽然反应过来,但为时以晚。

崇祯已经熟悉了皇帝的权力,他要想对崇祯下手,难如上青天,也没有这个胆子。

自知大势已去的魏忠贤想要丢车保帅,丢掉了这个车就是崔呈秀。

崔呈秀真不知道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竟然有一天会成为靶子,被人轮流攻击。

作为弃子的崔呈秀下场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被罢官回乡。

魏忠贤原本以为自己放弃了崔呈秀,对崇祯已经有个交代,崇祯会放过自己。但是却不曾想,崇祯丝毫没有放过自己的打算,对弹劾自己的人听之任之。

估计这个时候的魏忠贤就挺纳闷的,自己与崇祯素来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咬着自己不放?魏忠贤不知道,政治斗争从来就只有单向选择,要么你死,要么我死。

不得不说,魏忠贤混了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识趣的,他知道自己已经干不过崇祯,要是还在朝廷,说不定会死的特别难看。

侥幸心理作祟的他,为了保住一条命,选择主动提出辞职,这正好顺了崇祯的意。

虽然魏忠贤到这时已经是个落水狗,但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是贸然拔掉他,说不定还会产生什么意外,现如今他能够自己提出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崇祯批准了他的辞职报告,将他发配到凤阳守陵。魏忠贤以为事情都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崇祯要想杀他早就杀他了,根本没有必要发配他到凤阳守陵。

发配他到凤阳守陵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崇祯没打算杀他,所以他很得意的离开京城,怎么个得意法呢?拉着整整四十车的财物,在上千人的前呼后拥下,离开京城,别提有多风光。

高明的政治家从来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死的时候才会死。

魏忠贤仅仅离开京城三天,就得知了一道让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崇祯派人追了过来。

崇祯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他比谁都清楚,如果回去之后,不给你来一个痛快,来个凌迟处死,那得有多惨。

考虑再三,魏忠贤最终决定悬梁自尽而死。

自从天启驾崩以来,这是魏忠贤做过最英明的一件事情,他终于准确预料到了一次。

虽然他已经死了,但是崇祯没有放过他的想法,给他判了一个凌迟处死,虽然他已经是尸体,但还被割了几千刀。

而他的首级也没有能够幸免,被割下来示众。

只有一个有自知之明

魏忠贤的党羽有多少?从他的那些党羽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五百义孙”,这还不是全部,有的根本没给自己取名字。

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五百义孙在阉党里属于外部成员,真正的内部成员是五虎,五彪。

五虎分别是崔呈秀、吴淳夫、田吉、倪文焕、李夔龙、五彪则分别是田尔耕、杨寰、崔应元、孙云鹤、许显纯。

五虎是文官,五彪是武官,两个团体分工合作,朝廷里的事情由五虎指挥,监狱里的事情则由五彪指挥。

其中最罪大恶极的莫过于许显纯,简直是个人渣加变态。

魏忠贤在铲除东林党的过程中,将东林党的成员一个一个都抓进监狱里斩尽杀绝,负责这项工作的正是许显纯。

许显纯明明是豪门,他的祖父是附马,如果要攀亲戚的话,他还能跟皇帝攀上亲戚,但是他的手段极其残忍。

什么往头里钉钉子,往耳朵里钉钉子,用沸水浇在人的身上,用铁刷刷,将人吊起来挖骨头,要多丧心病狂就有多丧心病狂。

他还有一个业余爱好,那就是收集犯人的喉骨。

“显纯性残酷,大狱频兴,毒刑锻炼。杨涟、左光斗、周顺昌、黄尊素、王之寀、夏之令等十余人皆死其手,诸人供状,皆显纯自为之。”——《明史》

随着魏忠贤的倒台,五虎、五彪基本上都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是却都带有侥幸心理,以为从崇祯会大慈大悲,放过自己一马。

等着等着,没有等来放过自己一马的圣旨,等来的,是判处自己死刑的圣旨。只有崔呈秀一个人识趣,怪不得人家居五虎之首,也有可能是之前被人弹劾,弹出了心理阴影。

不过崔呈秀死的过程不是一般的有趣,他把他的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交代好遗言,将多年来收获的古董都摆上桌子。

吃一口饭,砸一个,吃一口饭,砸一个,等到饭吃完了,也都砸完了,就一个劲的哭,直到实在哭不动,才上吊自尽。

“时忠贤已死,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罗诸奇异珍宝,呼酒痛饮,尽一卮即掷坏之,饮已自缢。”——《明史》

魏忠贤的党羽太多,要是一个一个的追究,一定会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崇祯拿捏好分寸,一共只处置了不到两百人,这两百人里,不到三十个人死亡,其余的人要么是流放,要么是充军。

崇祯原本以为自己清算阉党,努力工作,就能够重振朝纲,让明朝恢复往日的容貌,却不曾想,明朝经过万历、天启两位皇帝的折腾,已经病入膏肓,内有农民起义军,外有后金军,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