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平团体参访重庆大轰炸遗址 铭记战争伤痛
2025年5月4日至6日,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社民党干事长服部良一率团访问重庆,与援华律师一濑敬一郎、雕塑家金城实共同参观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该馆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现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防空隧道遗址,完整保存着长1.5公里的原始隧道结构,其混凝土墙体仍可见轰炸留下的裂痕。
惨痛历史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为摧毁中国抗战意志,对重庆实施218次战略性无差别轰炸,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掷包括燃烧弹、毒气弹在内的各类炸弹2.16万枚。据重庆市政府统计,轰炸共造成17608人遇难,超过1.9万栋建筑被毁,平民伤亡占总数87%。其中1941年6月5日酿成的"六五"隧道惨案最为惨烈,日军持续5小时的空袭导致十八梯、石灰市防空隧道内近2500名避难民众因通风系统瘫痪窒息身亡,史学家研究发现隧道内最高温度曾达47℃,氧气浓度骤降至15%(正常值为21%)。
展馆介绍
展馆内陈列的328张航拍照片显示,日军采用"网格化轰炸战术",以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为中心,将山城划分为A-G七个区域实施地毯式轰炸。特别展区还原了当时使用的97式25公斤燃烧弹残骸,这种铝镁合金燃烧弹可产生3000℃高温,导致重庆主城区80%木结构建筑焚毁。史料证实,日军轰炸机群多从汉口W基地起飞,经宜昌、万州抵渝,每次空袭平均持续4-6小时。
国际法专家指出,这种针对平民区的轰炸严重违反1907年《海牙公约》第25条禁令。东京审判中,检方曾将重庆大轰炸列为指控日本战犯的B级战争罪行,但因美方保留战略轰炸相关资料未予起诉。展馆最新展出的1941年《纽约时报》报道显示,美国记者现场记录的"燃烧地狱"场景促使罗斯福政府加速对华援助,1942年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运抵重庆的月均量提升至1.8万吨。
该遗址现存防空警报器、防空洞铁门等137件国家三级文物,其中1940年铸造的铜制警报器仍可鸣响,其声频达105分贝,覆盖半径5公里。数字展厅通过3D建模复原了被毁的苏联大使馆、德国领事馆等47处外交机构遗址,印证了重庆作为远东反法西斯同盟指挥中心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