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冀东中学 “同课异构” 活动点亮教学新篇

社会 05-06 阅读:0 评论:0

原标题:创新课堂模式 深耕教研沃土!唐山市冀东中学 “同课异构” 活动点亮教学新篇

日前,唐山市冀东中学历史组与道法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动力。

活动中,历史组以《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为主题,道法组以《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为课题,六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充分诠释了“一科多法,同课异彩”的教育智慧,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思想与方法相互交融的盛宴。

历史组:穿越千年,触摸文明的脉搏

孙成毅老师:沉浸式博物馆课堂

“走进精美绝伦的唐宫博物馆”——孙成毅老师以展厅讲解员的身份,带领学生穿梭于“诗歌”“艺术”“科技”三大展厅。李白诗篇的吟诵、敦煌壁画的赏析、雕版印刷的体验……课堂化身文化长廊,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隋唐文明的璀璨,践行新课标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要求。

张照晗老师:脉络化梳理与全球视野

从雕版印刷术到敦煌莫高窟,张照晗老师以清晰的领域划分,系统呈现隋唐科技与文化的标志性成就。通过对比同期世界其他文明,凸显隋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历史使命感。

张雅丽老师:数字探秘敦煌,考古激活思维

本课以考古敦煌莫高窟为线索,通过数字莫高窟的方式和多种考古实物,串联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对文物进行观察,自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道法组:美德传承,点亮青春之光

郑静芳老师:影视为媒,美德入心

课堂以《哪吒》经典片段为线索,通过1979年与2025年角色对比、饺子导演的破茧之路等案例,生动诠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美德内涵。情境讨论与思维导图结合,推动学生从“知美德”迈向“行美德”。

崔雅婷老师:案例驱动,行动赋能

通过“微尘”公益等真实案例,崔雅婷老师引导学生辨析美德行为,制定个人行动计划。课堂增设生活场景模拟,如“扶起跌倒老人”“分担家务”,让抽象美德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选择。

李文老师:贴近生活,实践育人

“于敏院士的坚守”“社区志愿者的奉献”——李文老师用平凡人的不凡故事,激发学生对美德的共鸣。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美德践行卡”,鼓励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传统美德在青春土壤中生根发芽。

尾声:教研深耕,以思促教,以研共进

活动结束后,历史组与道法组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传统美德教育的创新实践”等主题展开研讨。教师们结合课堂反馈,剖析教学设计的亮点与改进空间。

通过跨学科听课评课,历史组教师从道法课堂中汲取“情境育人”的灵感,道法组借鉴历史课堂的“文明脉络梳理法”,优化美德教育的逻辑框架。这种学科间的思维碰撞,为教学创新注入了多元视角,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