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消费金融年报:招联兴业头部承压 中小平台起量

2024年,在政策持续调整、数字化转型提速、市场竞争加剧之下,消费金融行业经历深度调整与分化,虽然整体规模有所收缩,但多元化发展趋势显著,为2025年行业合规稳健发展定下基调。
随着各大上市股东开启2024年年报披露,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的业绩表现也浮出水面。根据财报数据统计,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中,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等头部消金机构出现一定的业绩下滑,而中邮消金、宁银消金、杭银消金等中部消金机构则迎来普涨。成立不足2年的建信消金也取得不错成绩。
财经观察站 作者:嘉明

不难看出,受宏观经济复杂多变、政策持续调整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金融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头部机构主动缩减规模,放缓发展脚步。中小机构背靠股东支持呈现赶超态势。可以预见,未来行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中,从业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

头部“缩表”
从2024年年报可见,除蚂蚁消金外,头部机构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资产规模缩减。行业总资产在1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机构仅有2家,总体呈现收缩态势。
具体来看,根据中国联通发布的财报,招联消金2024年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首次“三降”。其中,总资产1637.51亿元,同比减少126亿元,缩水7.18%。营业收入173.18亿元,同比下滑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滑16.22%。
和招联消金一样,兴业消金也遭遇了营收、净利润、资产规模下降。财报显示,2024年末,兴业消金资产总额为821.22亿元,同比下滑5.53%。全年营业收入为100.67亿元,同比下滑10.36%。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滑79.25%。相关媒体推断兴业消金业绩滑坡主因指出,资产减值损失的急剧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锐减。2024年,兴业消金的资产质量不断下滑,因长期依赖线下大额贷款,使成本居高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导致风险集中暴露。
中银消金方面,2024年下半年中银消金持续发力,推动业绩迅速反弹,最终全年实现净利润0.45亿元。截至2024年末,其资产总额为791.51亿元,同比增长了6.53%。由此可见,积极加大线上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优化推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已在中银消金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同属第一梯队的马上消金和蚂蚁消金2024年的成绩相对理想。2024年蚂蚁消金的总资产规模持续增加,达到3137.51亿元,同比增长31%,营业收入152.13亿元,同比增长76.31%,净利润为30.51亿元,同比增长1913.64%。马上消金营业收入151.49亿元,净利润22.8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
对于第一梯队机构业绩增速放缓,有观察人士表示,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消费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净息差收窄、不良率上升的局面。伴随监管逐渐趋严,消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风险控制、资金来源等方面被提出更高要求,为此一些头部机构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比如大量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并加速核销不良资产,这就导致头部机构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都出现收缩态势。
究其马上消金和蚂蚁消金表现相对较好的原因,总结而言在于“基数效应+科技赋能”。2023年蚂蚁消金因增资后一次性拨备计提导致利润较低,2024年回归正常水平,净利润同比暴增1913.64%。科技赋能上,相比传统老牌消金机构,蚂蚁消金、马上消金在数字化风控和智能获客方面更具优势。依托AI风控能力,蚂蚁消金在获客、风控、运营等方面效率较高。马上消金持续升级大模型,优化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为可持续发展蓄积了攻坚之力。

腰部赶超
2024年头部消金机构业绩收缩,但是中腰部消金机构却呈现强势赶超之势,以优良业绩为行业发展注入信心。2024年,中邮消金、宁银消金、杭银消金等中腰部机构均取得亮眼成绩。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去年总资产均突破“600亿”大关,杭银消金的资产规模也超过515亿元。
具体看三家机构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出现同比增长。中邮消金营业收入75.41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54.02%。宁银消金营收29.9亿元,同比增长65.96%。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50.17%。杭银消金营收52.66亿元,同比增长8.85%。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14.71%。
除了上述三家机构,海尔消金、哈银消金、小米消金、湖北消金、建信消金也在2024年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建信消金,以首个完整年优质业绩树立了行业“后起之秀”的风范。根据建设银行财报披露,2024年年末,建信消金总资产达到125.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04%。建信消金2024年实现净利润0.1亿元,同比115.38%。
诚然,与头部机构相比,中腰部机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在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方面具一定的灵活空间,能够更快适应市场变化,其强势赶超之势值得市场深思。
对此业内观察人士称,中腰部机构的赶超剧本,是银行系“富二代”资源整合能力的展现。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中腰部梯队集中“银行系”消金机构,背靠母行的资金、客群和风控体系支持,这些“银行系”在资金成本、客户获取、风控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将股东资源与协同效应淋漓尽致地发挥,因而表现尚可。

狭路相逢 “智”者胜
虽然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面临较大压力,机构在合规化、专业化发展上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要直面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上升,不过整体而言,随着经济复苏和消费需求提升,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对此,麦肯锡指出,消费金融市场或将在存量业务端、新型模式端和资本市场端迎来“三重升级”。存量业务端,消费金融企业需加强精益运营能力;新型模式端,技术溢出下探“服务层”和“技术层”,科技服务输出反哺前端业务;资本市场端,将金融和科技业务分离的企业,拥有更高的估值空间。
“大浪淘沙始见金”。从2024年消金行业成绩单可以看到,消费金融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有所松动,这对于中尾部机构而言,是机会亦是挑战。未来不一定属于先行者,也未必是后起之秀的舞台,但一定有“智”者的一席之地,“智”者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提升合规能力,实现精细化运营,进而在“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