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对 “坑货” 郭图不离不弃?

推荐 05-04 阅读:1 评论:0

三国时期,谋士如云,他们以智慧为剑,在乱世中为各自主公谋求出路。在袁绍阵营中,有一位谋士颇为特殊,他就是郭图。这人常给袁绍出些看似不靠谱的主意,可奇怪的是,袁绍却一直没处罚他。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

郭图,字公则,颍川郡人,一开始在颍川太守阴修手下当计吏。初平二年(191 年),他和辛评、荀谌等人一番游说,成功让韩馥把冀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从此成为袁绍的谋士。

兴平二年(195 年)冬天,汉献帝刘协被李傕、郭汜等人追得四处跑,处境那叫一个惨。这时候,沮授就跟袁绍建议,咱赶紧把天子迎过来,往后行事就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多方便啊,这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可郭图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迎了天子,各种规矩多,还得伺候着,麻烦不说,也捞不着啥实际好处。袁绍呢,听了郭图的话,就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结果呢,曹操瞅准时机,把汉献帝迎到了许都,占尽了先机,动不动就拿汉献帝的诏书来压袁绍,袁绍这时候才后悔,可已经晚喽。

后来,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实力大增,地盘扩大了,兵力也雄厚了,就想着和曹操一决高下。沮授、田丰这些谋士认为,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咱要是贸然进攻,出师无名,而且连年征战,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不如先搞好内政,找机会用疲曹之计拖垮曹操。可郭图和审配却觉得,袁绍实力强于曹操,此时不打,更待何时,直接干就能一举击败曹操。袁绍一琢磨,觉得郭图他们说得也在理,就决定和曹操开战,这就有了后来著名的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偷袭乌巢,这可是关键节点。张郃建议袁绍赶紧救援乌巢,保住粮草,可郭图却认为这是攻打曹营的好机会,主张派重兵攻打曹营,只派轻兵救乌巢。袁绍听了郭图的,结果呢,曹营没打下来,乌巢的粮草却被曹操烧了个精光。这下可好,袁绍军队没了粮食,瞬间乱了阵脚,兵败如山倒。郭图一看自己出的主意坏了事,害怕袁绍怪罪,居然诬陷张郃不尽力,导致张郃一气之下,带着高览投降了曹操。这一降,袁军更是人心惶惶,彻底崩溃。

从这些事儿来看,郭图出的主意好像都不太靠谱,那为啥袁绍不处罚他呢?

咱得说,郭图这人察言观色的本事一流,特别能揣摩袁绍的心思。袁绍这人,表面上看着宽厚,实际上内心猜忌心很重,而且有点刚愎自用,喜欢听顺耳的话。郭图每次出的主意,虽说从大局来看不咋地,可偏偏符合袁绍当时的想法。比如说和曹操决战这事儿,袁绍自己内心就想通过一场大战,迅速消灭曹操,成就霸业,郭图提出的直接决战建议,正合袁绍心意,袁绍自然乐意听。

而且,在袁绍早期 “创业” 阶段,郭图也是立过功的。当初劝韩馥让出冀州,这可是给袁绍提供了一块重要的根据地,让袁绍有了发展壮大的基础。有这功劳在,袁绍对郭图自然会多几分容忍。

另外,袁绍阵营内部派系林立,矛盾复杂。郭图也算是一派势力的代表,和审配、逢纪等人关系密切。袁绍需要平衡各方势力,不能轻易处罚郭图,不然可能会引发内部更大的混乱。

官渡之战后,袁绍虽然大概率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郭图,但也没对他怎么样。袁绍死后,郭图又辅佐袁谭,继续在袁家的纷争中搅和,最后和袁谭一起被曹操所杀,也算是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总之,郭图在袁绍手下地位虽说不算特别高,官职都不太明确,就是个谋士幕僚,但因为会揣摩袁绍心思、早期有功以及袁绍平衡内部势力的需要等原因,即便总出馊主意,也一直没受到处罚。这三国的事儿啊,真是错综复杂,让人感慨万千。大家要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多去研究研究,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儿呢!

好啦,今天关于郭图的故事就讲到这儿。觉得有意思的小伙伴,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走一波,祝您财源广进,好运连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