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豪车撞倒摩托骑手,第一时间下车换车牌,车主身份曝光被刑拘

一般人开车撞到人后的第一反应无非有两种,要不然赶紧下车救人,要不然不管不顾肇事逃逸。
可就在5月4日,网上却流传着一段车祸视频,肇事者在撞到人后虽然没有肇事逃逸,但下车的第一件事却不是检查在地上哀嚎的伤者,而是先更换车牌。
这一违法行为被后车的行车记录仪逮了个正着,视频传播到网上之后,瞬间引起了巨大的舆论。
伤者怎么样了?肇事者的换牌照行为是否已蒙混过关?网友们纷纷呼吁当地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不过这时,有网友却表示肇事者的拍照很“眼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车祸视频是在5月4日在网上发酵的,但根据行车记录仪上的时间,车祸发生在5月2日的浙江余姚国道嘉余线上。
事发的这一段路程位于人烟稀少的郊区,当地一些摩托车爱好者喜欢在这段路上骑行,拍下视频的博主就是其中之一。
当天,他照旧沿着这一段道路行驶,突然在道路前方发现了另一位摩友。虽然两人素不相识,但都有共同的爱好,博主难免给予这位摩友一些关注。
可就是这份关注,让他目睹了整个车祸的过程。

前方的摩友正在正常地行驶中,虽然车速很快但在规定的时速范围内,并且行驶地很平稳。
只见他骑行到一个岔路口时,迎面开过来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摩托车和小轿车分别在两个车道,各行驶各的互不影响,但变故就发生在下一秒。
博主的后方突然窜出来一辆保时捷,以极快的速度逆行超车。估计因为视野的原因,保时捷车主并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白色轿车。
等车开到眼前时已经来不及了,连忙实线变道回到正常的车道上,但因为速度过快来不及刹车,直接撞上了前方摩友的摩托车。

巨大的冲击让摩友连人带车飞出去一段路程,最后摩托车倒到道路一旁的沟槽,摩友也摔到了地上。
好在摔下来的时候,摩友的意识还是清醒的,忍着剧痛将自己挪到道路边。而肇事的保时捷车主也停下了车。
博主在后方想要上前帮忙,却见肇事保时捷上下来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原以为他要上前检查伤者的情况,却不想对方做了一个让博主没想到的举动。
肇事保时捷车主下车看了伤者一眼,然后径直走到后备箱处,从里边拿出来一个蓝色车牌,直接贴到了原本车牌的位置。

这一幕可把后方的博主给看呆了,不知道车祸发生地附近的监控能不能拍到这一幕,但是博主的行车记录仪可是拍摄得清清楚楚。
5月4日,博主将记录了保时捷超速、变道、撞人、更换车牌这一系列举动的视频发布到网上,舆论瞬间就“炸锅”来了。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5年5月5日 《浙江余姚警方:男子不挂车牌、违法超车撞人、事故后装牌,涉嫌危险驾驶被刑拘》

先不说保时捷车主在撞人前一系列违反《交通法》的行为,单单是这个撞了人之后不第一时间关注伤者,而是换车牌的行为就够让网友气愤的。
为什么要换车牌呢?明明在视频一开始红色保时捷出现时,车牌的位置上有一个黄色的、类似于牌照的东西。
有网友就猜测这辆车是套牌车,因为担心肇事后被发现用假车牌,所以赶紧换回来。

不过也有一群网友认为,那个黄色的“牌照”并不是车牌,真正的车牌是后来那个贴上去的蓝色牌照。
甭管原先有没有车牌,保时捷车主换车牌的行为是板上钉钉的,如果不是有博主的行车记录仪拍摄,在监控稀少的路段还真有可能蒙混过去。
而且更加令人心惊的是,这名肇事的保时捷车主在下车后表现得很淡定,明明看上去是个年龄不大的小伙子,竟然不紧不慢地先换牌照再处理别的。

不过也有一个同为浙江的网友发出的评论让其他网友不寒而栗,他说这个牌照并不是第一次出事了,去年也出过交通事故。
但是该名网友仅仅留下一段文字,也没有贴出什么证据,并不能完全信以为真,说不定是随口胡诌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伤者怎么样了,肇事司机连续几个违法行为又是怎么处理的?

5月5日,浙江余姚公安局的官方账号发布了警情通报,该名姓周的肇事司机目前已经因为“危险驾驶罪”被刑拘。
根据警情通报可以确认,这辆肇事保时捷一开始确实没有挂牌照,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受害者只是手臂骨折,并没有其他严重的后果,这让广大网友松了一口气。

根据我国《交通法》的规定,一般“危险驾驶罪”会被拘役3到6个月,并处以相应的罚金。但是如果涉及到醉驾或者致人死亡,就可能被按照重罪处理,最高可以判到7年。
就视频中的情形来看,肇事司机下了车思路清晰地先给自己没有挂牌照的车粘贴上车牌,来逃脱无牌照驾驶的罪责,怎么看都不像是喝醉了。
而伤者仅仅是骨折,如果保时捷车主和受害者协商到位,就算被拘役,时间应该也不会太长。
具体情况要等警方侦办结束后才能知道结果,希望肇事者能够得到教训。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追求个性与自由,尤其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喜欢“飞一般”的感觉,自以为在人烟稀少的郊区就能够肆意“放飞自我”。
但现实中的驾驶汽车并非是竞速游戏,公共道路也并非是可以猛踩油门的赛道,“速度与激情”再让人上瘾,也应该以交通安全为前提。
人的生命很宝贵,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而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
希望每一位驾驶员都能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不要心存侥幸,切记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