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寒冷的冬天选择卧轨轻生
几个月后,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再次踏入了我的小饭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女,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驱散了冬日的寒意。这位老人,正是几个月前那个在寒夜里徘徊于生死边缘的张福。曾经的绝望与无助,如今已被希望和温情所取代。人生的轨迹,有时就是这样峰回路转,一个家庭的重建,或许就在一念之间。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七旬老人从绝望的深渊中走了出来?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故事还得从几个月前的那个冬夜说起。我的小饭店开在省道和铁路的交汇处,那天生意冷清,我正独自收拾着餐具。一位穿着厚重棉衣的老人推门而入,他身材瘦削,眼神游离,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我热情地招呼他,询问是否需要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暖暖身子。他却摇了摇头,从背包里掏出一瓶上好的白酒,点了一份砂锅炖排骨和农家小炒。我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何独自一人喝这么烈的酒,但顾客至上,我便没有多问,转身去厨房准备菜品。
当我把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桌时,老人已经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正对着窗外发呆。我试图与他攀谈,询问他是否从外地来,他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便举杯一饮而尽。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几乎都在沉默中度过,独自喝完了大半瓶白酒。天色渐暗,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准备离开。我出于好意,建议他天色已晚,不如在店里休息一晚。他却执意要走。
我和母亲目送他出门,却发现他径直走向了不远处的铁轨。在呼啸的寒风中,他停了下来,竟然从包里拿出一套白色衣服换上。我的母亲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惊呼道:“那是寿衣!快去阻止他!”我们飞奔过去,发现老人已经坐在了铁轨边,泪流满面。母亲不顾年迈,冲上前去,苦苦劝说老人。
回到温暖的店里,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放声大哭起来。等他情绪稍微平复后,才向我们道出了他的故事。他叫张福,今年七十七岁,家住邻县。二十五岁时经人介绍与妻子结婚,妻子性格强势,几十年来,他任劳任怨,早出晚归地务农,却从未得到妻子的理解和体谅,甚至连喝酒都要受到管制。
“那天晚上,我不小心把汤洒了,她又开始数落我,说我老了,成了废物……”张福说到这里,声音哽咽。“我想,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我活着也是添乱,干脆一了百了……”
听到这里,我立刻拨通了他儿子的电话。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家人就赶到了。儿子见到父亲,一把抱住他,焦急地问道:“爸,您怎么能这样!我们多担心啊!”张福低着头,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儿子安慰他,并承诺以后会多陪伴他,也会劝母亲改改脾气。
临走时,张福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救了我这条命。”我摇了摇头,说道:“大爷,生命可贵,您还有儿女疼您呢。”目送着他们的车消失在夜色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两个人的共同舞台。缺少了理解与关爱,再漫长的岁月也会成为煎熬。
再次见到张福时,他已经判若两人。他精神焕发,笑容满面,与儿女们有说有笑。他说,妻子经过那件事后改变了很多,现在会给他夹菜,也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儿女们也经常带他出去旅游散心。望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张福的故事,或许只是众多家庭故事中的一个缩影。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摩擦和不愉快,但请记住,家不是战场,而是避风港;爱不是施舍,而是互相的珍惜。我们又该如何经营家庭关系,让理解和包容永驻家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