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军纽约最后时刻的进攻选择&还是金州细糠香
108比105,纽约在客场逆转20分,加时击败卫冕冠军凯尔特人,大比分取得1比0领先。这比赛有逆转,有加时,有球星发挥,也有角色球员各自拼命,按道理是精彩的,是好看的。
但是,说实话,比赛内容着实有点单调,一边就是各种撇三分,还撇不进;一边就是一射四抢,大头来来回回的点名单打,其他人只负责两件事,要么接球投,要么抢篮板,偶尔大头玩累了,换OG大桥或者唐斯单挑几个。
只算第四节最后5分钟的关键时刻:
绿军这边,不算最后0.6秒,一共10个进攻回合,其中6次三分出手,只有怀特命中1球;核心塔图姆除了1次快攻转换被犯规,其余全部是撤步三分尝试,即便点到了唐斯和米罗这样的中锋球员,也没有任何突破的意图;杰伦·布朗倒是平衡许多,有三分尝试,有突破造犯规,也有挡拆传顺下的队友。
纽约这边,同样10个进攻回合,8个由布伦森发起,其中5个也由大头亲自终结,造成1次犯规,投进2记三分,2次失误。
加时赛5分钟:
绿军9个进攻回合,图图1次单打布伦森撤步中距离三不沾,1次突分霍福德三分不中,以及1次篮下吃饼打成,其它再无建树;布朗持球突破2次,其中1次点名唐斯运球踉踉跄跄最终传球失误,1次突到篮下上篮不中,以及1次接球空位三分命中。双探花看起来已经油尽灯枯。
纽约8个进攻回合,大头操刀4次,全部失手;反而OG1次背打塔图姆,分球大桥三分命中,1次转换接球扣篮打成2+1,成为加时赛真正的关键。
整整10分钟的东部半决赛的高水平对决,精彩的战术几乎看不见,别说超过3人之间的配合,就是走个二人转的时候都少之又少。说起来,最精彩的战术,个人认为,是常规时间快结束时纽约的最后一攻。
这次进攻,不再是布伦森的持球单打,而是一次精彩的无球配合,最终帮助大头成功甩开霍勒迪,获得了一次绝佳的抛投打板机会,可惜运气差了点,涮框而出,否则常规时间纽约就能终结比赛。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多说一句,无球进攻相较持球进攻的优势:
1.无球跑动更加多变。打过球的都知道,无球跑一定比运球跑更快,也更自由,因此对于防守球员而言,更难预判和防范;
2.无球跑动更考验防守纪律性。一般来说,无论是对位球员还是非对位球员,注意力都更容易放在持球手身上,俗称“看球不看人”,一些常见的漏人大多都是漏掉的无球跑动的球员。尤其是一些交叉跑位或者借掩护跑位,会非常考验对手换防交代的默契程度。
因此,倒不是说无球一定比有球好,二者各有优劣。在高水平的篮球对决中,理论上,应该是有球无球相结合会更加难以防范。当然,前提是球员的战术执行能力和默契程度要足够,否则很可能还没晃晕对手,倒先把自己大脑烧宕机了(此处就不点名具体球员了)。这种情况,就还不如玩点简单的1人单挑4人拉开比较适合一些。
但凡球队球商够、默契够,无球进攻就是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典型的比如14-19年以及22年的勇士或者13-14年的马刺,反之,就是满场乱跑,失误如麻,比如20-21年的勇士以及本赛季吉米来之前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