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播种管理有序进行 稳固丰产丰收基础

推荐 05-06 阅读:1 评论:0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立夏时节,各粮食主产区播种、田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稳固丰产丰收基础。

当前,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期和灌浆期,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印发了4万张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宣传挂图,并派出18个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落实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措施,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在洛阳伊川县,旱情使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地通过引水灌溉,3月以来累计引水超过5000万立方米。

河南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供水科科长赵景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为灌区群众做好供水服务。采用准确计量、精准调度的措施,确保水资源充分利用。

当前,江西1800多万亩早稻基本完成栽插,田间管理正接续发力。

立夏时节,赣州市全南县种植的早稻进入分蘖关键期。当地组建7支智能飞防队,配备智能植保无人机40多台套,水稻生产无人机飞防、施肥作业率达到90%以上。

飞防作业技术人员钟壬辉:传统人工施肥每亩需要大概半小时,现在我们用无人机施肥,每亩大概3分钟就能完成。

在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当地整合无人机等农机资源,形成联动机制,为水稻田间管理提供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条件。

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政府干部熊笑笑:我们整合8个村15家合作社的农机资源,为全乡3.8万亩早稻提供田间管理服务,同时还有虫情测报等数据为农户实时共享,以科技力量保障粮食产量。

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吉林白城洮南市今年落实制种面积预计达2.8万亩。在车力乡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成员张红光家的玉米制种田里,多台覆膜播种一体机正在穿梭作业,高效而精准地完成每一道播种工序。今年,当地全面推广“小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增加玉米植株数量,节省土地面积。

农户张红光:今年实行了新的种植模式,扣膜,一垧地我们多种出来一亩六分多地,能创造出来800斤到900斤种子。

此外,近年来,车力乡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子,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确保玉米制种的高质量生产和保底价收购,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