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后,陈毅第一个前来探望彭老总,还劝说道:以大局为重

历史 05-06 阅读:129 评论:0

1952年,彭德怀因治疗需要,自朝鲜回国,入住北京医院。

彭老总回国看病,因保密及稳定朝鲜前线军心之需,行程极为隐秘,仅少数人知情。

在北京医院,彭老总以“王校长”之名接受治疗。经专家组诊断,其面部瘤为良性,切除后需卧床休养两周即可康复。

彭老总原计划病愈后立即返回朝鲜战场,因前线军务繁重,身为志愿军司令员,他实在难以安心,牵挂不已。

此时,周总理到医院探望彭老总,转达了毛主席的慰问,并随后与彭老总讨论了工作事宜。

周总理称,身为政务院总理,他事务繁多,需管理经济,兼顾外交及军委事务,实在忙碌。

随后,周总理诚挚地对彭总说:“因此,我已与毛主席商议,您不必前往朝鲜,留下助我一臂之力,负责军队事务。”

彭老总闻言犯难,道:“总理,我担忧朝鲜战况,几十万志愿军前线待命,亟需我归指挥。”

周总理劝道:“朝鲜有邓华、洪学智等人在,几场大战后美国已收敛。你宜留军委主持大局。”

彭老总言:“总理明鉴,我乃农民出身,征战多年,心生倦意。若留京辅政,我更愿分管农业,赴农业部任职。”

彭德怀将军之言颇有道理,周恩来总理随即表示,需将此事返回向毛泽东主席进行汇报。

最终,经毛主席劝说,彭老总决定留在军委,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彭老总仍兼任志愿军司令员,仅过问重要事务,志愿军的日常事务则由邓华负责。

1953年6月,志愿军参谋长解方被调回国内,改任军委军训部副部长一职。

解方任志愿军参谋长三年,由彭老总力排众议提拔。期间,他多次参与重大战役指挥,并代表朝中参加开城停战谈判。

解方同志此次回国乃军委统一部署,由此导致志愿军司令部参谋长一职空缺。

志愿军部队人数众多,日常事务繁重,亟需新任参谋长就位,以应对各项管理工作。

彭老总身为志愿军司令员,在脑海中细寻合适将领,终决定启用张爱萍。

红军时期,张爱萍在红三军团服役两年,为彭老总麾下干将。二人志趣相投,性格相合。

张爱萍时任华东军区第七兵团司令员,而该军区司令员一职由陈老总担任。

彭老总决定先致电陈老总沟通,之后再向上级申请调派人员。

彭老总随即致电陈老总,进行通话。

电话接通,陈老总大笑:“今日何风,竟吹得你这大忙人致电于我!”

彭老总闻言,轻笑两声后说:“别打趣我,解方回国的消息,你可知晓?”

陈老总答道:“我了解,他已被调任军委军训部副部长。”

彭老总言:“他离去后,我这缺人手,志愿军参谋长一职空缺。华东军区主要负责清剿残余匪患,可否派员助我一臂之力?”

陈老总早知此事,笑问:“你定是有求而来,说吧,需何人前往?”

张爱萍。

陈老总闻言立即拒绝:“不可,他人或可考虑,唯独他不可选。”

彭老总道:“要大气些。我与张爱萍共事过,深知他工作能力出众,我十分清楚这一点。”

陈老总答:“张爱萍工作能力强,能助我处理诸多事务,正因如此,我不能放他离开。”

彭老总见状激动地说:“老兄,朝鲜战场乃当前主战场,你理应给予我支持。”

陈老总答:“我想支持你,但张爱萍离开后,华东军区事务由谁担当?这是个问题。”

陈毅当时兼任上海市市长,需处理政务并发展经济。

华东军区的日常事务原由张爱萍和张震共管。近期,张震被调离,现仅张爱萍负责处理。

人才紧缺,故此陈老总更不能批准人员调动。

事情在电话中无法决断,遂上报给毛主席,请他做出决定。

毛主席决定,调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李达赴朝鲜任志愿军参谋长,而张爱萍留华东军区,协助陈毅处理事务。

双方因此皆感满意,彭德怀与陈毅两位老总均对此结果表示高度认可。

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返回北京。

望着妻子浦安修日渐消瘦的脸,他安慰说:“我去农场劳动,你继续工作,组织公正。你我各司其职,既能让你在学校上班,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在此期间,陈老总率先前来探望,成为首位看望他的领导干部。

往常,陈老总总是声先到人后至,爽朗诙谐。彭老总常被其幽默逗笑,随后与陈老总愉快地交谈几句。

此次,陈老总沉默步入,以浓重四川口音言:“老兄,宜放宽心,大局为重。”

彭老总闻言,嘴唇微启,却终究未吐一字。

陈老总见状,关切询问:“您今后有何打算?”

彭老总沉思片刻,用湖南话坚决表态:“我们必须参与劳动生产,自力更生,不依赖他人。”

陈老总闻言,轻唔一声,随后认真地对彭老总说:

建议先专注学习,利用这几年多读书。其他事日后再说。我亦计划抽空阅读,提升文化素养。

彭老总闻后点头,认为陈老总所言极有道理。

送别陈老总后,彭老总计划搬离中南海,欲寻新址,期能边劳动边学习。

彭老总对妻子吩咐:“你去请尚昆同志帮忙,找一个便于参加农业劳动的空住处。”

红军时期,杨尚昆与彭老总相识,时彭老总任红三军团总指挥,杨尚昆为军团政委,两人搭档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杨尚昆将情况如实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沉思片刻后回复:“若他想搬出,便依他。你负责在北京近郊寻一佳处安置。”

彭老总不久后入住北京西苑的吴家花园。

他时而赴郊区参与农业劳作,时而居家研读马列主义理论。整体而言,生活过得十分充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