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董小姐!
这几天网上有俩“董小姐”挺热闹。一个是格力的董明珠,因为说“招人选务实的,海龟分不清是不是间谍”被讨论;另一个是中日友好医院的董袭莹,因为一场手术成了焦点。俩人名儿像,事儿却对着来——一个讲“凭本事吃饭”,一个被指靠“背景开路”,撞出的话题,全是咱普通人最关心的“公平”二字。
2024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一台肺癌手术出了岔子。主刀医生肖飞带着规培生董袭莹,在患者全麻时离开了40分钟。起因是护士提醒董袭莹递错器械,她当场甩了个白眼,肖飞立刻护短吵架,最后摔门走人。监控还拍到,董袭莹在患者背上画了他俩名字的缩写,跟闹着玩似的。
肖飞后来被开除,却还说“自己医德没问题”。可医德哪儿是嘴上说说?把患者晾在手术台上,为了个人情绪耽误治疗,这已经是把职业底线踩在脚下了。
更让人后怕的是董袭莹的学医路。她本科在国外学经济学,跟医学八竿子打不着,却通过协和的“4+4”项目直接读医学博士。靠啥?她爸是央企高管,妈妈是大学副院长,导师还是工程院院士。别人考医学院熬秃了头,她倒好,家庭背景成了“通关文牒”:规培时别人在急诊熬夜吃冷饭,她被“特殊照顾”留在热门科室,一年就走完别人三年的规培路;学术成果更是“人脉堆砌”,30页的博士论文东拼西凑,致谢名单全是父母和导师的关系户,连她爸单位的科研经费都跟着暴增,这“巧合”实在让人没法不多想。
这事为啥戳中大家痛点?因为医疗圈最该讲“人命关天”,却有人把它变成了“拼爹游戏”。董明珠说企业选人不看标签看能力,可医疗圈呢?没关系的医学生,晋升主治平均比“关系户”晚3.2年,多少人在急诊排号等到绝望,背后可能就是因为别人靠背景捷足先登。当手术台上的主刀医生不是靠千锤百炼,而是靠“打招呼”上位,换谁躺在台上能放心?
现在协和删了她的录取信息,医院处理了肖飞,却对董袭莹的特殊待遇避而不谈。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事不是个人恩怨,是整个体系该醒醒了——医学教育的门槛,本应是筛掉投机者的滤网,不是给特权开的绿灯;规培制度的严格,本是为患者生命兜底,不该被“关系”软化成橡皮泥。
咱普通人对医生的要求很简单:不管你是海龟还是本土,豪门还是寒门,只要穿上白大褂,就得把真本事亮出来,把患者的命放在心尖上。如果“背景”能改写学医的规则,“关系”能绕过规培的辛苦,那最后受伤的,是每个可能躺在手术台上的我们。
董袭莹事件该让整个医疗圈明白:手术刀下无特权,能救人的,从来不是学历上的“海龟壳”,不是家庭的“金字招牌”,而是日复一日练出来的硬本事,和对生命不敢马虎的敬畏心。
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做到却要整个行业痛下决心——把规则晒在阳光下,让投机者没空子钻,让真努力的人有奔头,这才是对每个患者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