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包机直达南京,大陆送出11个字

军事 05-04 阅读:18 评论:0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深刻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悲欢离合与复兴梦想。近日,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岛内代表团包机直飞南京之行,让两岸关系再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台海博弈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一行动不仅承载着岛内期盼和平统一的民意,也传递出大陆方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两岸关系的一次重要互动,更是历史大势下的必然选择。

一、两岸高层南京对话:明确统一方向,重申政治底线

近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南京会见了由国民党中央前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岛内代表团。作为两岸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宋涛和洪秀柱的对话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释放的政策信号更是耐人寻味。宋涛在会晤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必须也必然统一。”这一立场掷地有声,既是对近年来岛内“台独”分裂行径的有力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发出的明确宣示,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国家统一的高度自信和坚定信念。

中国台湾(资料图)

与此同时,宋涛严正警告,“卖台引战”必定失败,“台独”分子必遭严惩。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行为都注定徒劳无功。更为重要的是,宋涛提出,大陆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这表明,尽管岛内存在不同的声音,但大陆方面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核心利益上从未有过丝毫动摇。洪秀柱对此深表认同,她表示,两岸是命运共同体,“九二共识”是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根基,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前提。

二、大陆亮明态度:经济支持与政策利好双管齐下

在南京的会见中,大陆方面不仅表达了政治层面的严正立场,更为台湾民众展现了实实在在的诚意。宋涛在参会期间对台商代表强调:“大陆始终是台商的坚强后盾。”这一表态不仅彰显了大陆对广大台商的鼎力支持,也释放出大陆希望与台湾携手发展的善意。值得注意的是,宋涛提出,大陆将落实同等待遇、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两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稳固的合作基础。

中国台湾(资料图)

大陆此次的务实举措并非空穴来风。从“台积电南京厂”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的经营对比来看,大陆在产业链完善性和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的优越性毋庸置疑。数据显示,台积电大陆南京厂在2024年实现盈利高达260亿新台币(约合58亿元人民币),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厂则亏损高达143亿新台币(约合32亿元人民币)。这充分说明,大陆完善的供应链、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对台资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岛内经济学家指出,两岸经贸合作不仅能为台湾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能为台湾经济注入持久动能。

三、岛内深陷困局:“倚美谋独”难以持续

然而,岛内部分势力近年来却在“倚美谋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特别是在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施压下,台积电作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标杆,已深陷地缘博弈的泥淖。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已累计高达1650亿美元,且未来还将追加投资。然而,这些巨额投资并未带来预期回报,反而陷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困境。同时,美国方面对台积电的技术掠夺也愈发明显——不仅要求转移先进制程技术,还通过补贴政策吸引台积电进一步“扎根”美国。

中国台湾(资料图)

对此,台湾经济学界担忧,美国此举实为“掏空台湾”战略的一部分,一旦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被抽离,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制造成本比台湾本岛高出30%,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台湾资源被美国“收割”的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岛内民众的生活成本和税收负担却因台当局的“媚美”政策而不断攀升,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四、统一是历史必然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岸的分离只是短暂的插曲。无论是经济利益的高度融合,还是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都决定了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命运。在国际格局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两岸统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大陆方面的政策既坚定又包容,既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又为台湾民众提供发展机遇,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未来的深切使命感。

未来,两岸关系唯有在“一中框架”下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岛内民众应认清大势,摒弃“台独”幻想,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