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末日?特朗普新政:外国电影关税翻倍,全球合作制片或崩盘
根据2025年5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及媒体采访中的表态,其宣布将对所有在国外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声称此举旨在挽救“迅速消亡”的美国电影产业,并应对他国对美文化产业的“威胁”。
特朗普认为,美国电影产业因其他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拍摄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好莱坞制作团队外流而遭受重创,导致本土就业流失、经济受损。他进一步将这一现象定性为“国家安全威胁”,强调电影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信息传播与宣传工具”,需防止他国通过文化输出影响美国价值观。
对所有在国外制作的电影进入美国市场时征收100%关税,即进口成本翻倍,授权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相关程序,具体细则待公布。
好莱坞大片普遍依赖跨国取景和后期制作(如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高关税将直接推高影片成本,削弱其全球竞争力,全球电影投资多采用跨国合作模式,若美国市场准入成本激增,可能导致资本转向其他地区(如欧洲、亚洲)。
美国电影占全球票房收入的40%以上,关税政策可能引发他国对等反制,例如限制美国电影进口或提高分成比例,低成本独立电影或非英语影片(如印度宝莱坞、中国国产片)可能填补市场空缺。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自废武功”,可能加速好莱坞衰退。例如,网友评论称“好莱坞要完了”,部分观点认为可倒逼产业链回流,重振本土拍摄基地(如佐治亚州、加州),创造就业。
此举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延伸,与其此前对华关税战、制造业回流等策略一脉相承,试图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2025年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家庭年支出或增4000美元),特朗普借此转移公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旨在重振美国电影业,实则可能加剧产业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并引发贸易战向文化领域蔓延。其实际效果将取决于细则制定、国际反制及行业适应能力。未来需关注好莱坞巨头的游说动向、跨国合作模式调整,以及全球观众对电影内容多样性的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