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首奇诗,前两句遭人质疑,后两句却成千古绝唱
李白,这位我国唐代诗坛的巨星,其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犹如天马行空,给人带来无尽的震撼与遐想。他的诗篇,有的豪情万丈,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出勇往直前的壮志;有的浪漫唯美,似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绘出绝美的景象。然而,在他众多佳作之中,有一首诗颇为独特,那便是《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前两句曾引发诸多争议,而后两句却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让整首诗熠熠生辉 。
先看诗题《山中与幽人对酌》,“幽人” 通常指隐士,他们远离尘世喧嚣,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能与李白对酌,想必这位 “幽人” 要么与李白志趣相投,都有着不羁的灵魂和对自由的向往;要么同样郁郁不得志,在尘世中历经沧桑,心中有着诸多感慨,因而与李白有了共同语言,这才引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杰作。
诗的开篇 “两人对酌山花开”,李白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画面:在山花烂漫的山间,他与幽人相对而坐,面前摆着美酒,正惬意地对饮。这句诗只是单纯地交代了人物、场景、地点以及事件,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相较于李白那些气势磅礴、想象奇特的诗句,显得十分平淡。若换做一般诗人以此开篇,可能会让读者觉得缺乏亮点,难以吸引目光,甚至有落入俗套之嫌。
可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创作总是出人意料。紧接着的第二句 “一杯一杯复一杯”,更是让人惊叹。在这句诗中,“一” 字和 “杯” 字反复出现三次,这在诗词创作中是颇为忌讳的 “用字相犯”。要知道,几乎所有的诗歌教材都会告诫初学者,应当尽量避免重复用字,以免使诗句显得繁冗拖沓,破坏诗歌的美感。但神奇的是,当我们读到这句诗时,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累赘与不通顺,反而从中体会到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仿佛能看到李白与幽人开怀畅饮,一杯接一杯,酒兴正酣的场景。这种古朴的表达,让诗歌别具一番意境。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这句诗:“夫李白意先立,故七字六相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 这就如同欧阳修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们都通过字词的重复,强化了诗歌的节奏和情感,使诗句更具感染力。同时,这句诗也生动地描绘出李白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正所谓 “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在这山花盛开的山中,尽情畅饮,无拘无束,展现出豪迈的气度。
然而,仅看前两句,虽然能感受到李白与友人的惬意和情谊,但似乎总觉得缺少了些诗人想要传达的深层意图。如果没有后面两句的升华,这首诗很可能会被视为普通的饮酒诗,甚至被人当作打油诗,难以在李白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
关键时刻,第三句 “我醉欲眠卿且去” 横空出世,瞬间为整首诗注入了灵魂。在这里,李白巧妙地运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为人率真洒脱,他常常抱着琴与友人饮酒,倘若喝醉了,便会坦率地对客人说 “我醉欲眠卿可去”。李白借此典故,一方面是向前辈偶像陶渊明致敬,表达对陶渊明那种洒脱随性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向往;另一方面,也精准地表达了自己与朋友交往时的愉快心情。在这与幽人对酌的过程中,李白沉醉其中,酒意上头,便毫不掩饰地对友人说出 “我醉欲眠卿且去”,这份轻松写意,将他与友人之间融洽和谐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之间毫无拘束的真挚情感。
而最后一句 “明朝有意抱琴来”,更是妙不可言。此时的李白,已然醉得连送客的力气都没有了,可他心里却还惦记着明天的酒局,想着若友人明日还有兴致,那就抱着琴再来共饮。这一句以极其浪漫的手法,再次加深了李白对朋友的眷恋之情。在这醉生梦死之间,李白似乎忘却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只沉浸在与友人的这份情谊和饮酒作乐的快乐之中。这两句诗,犹如神来之笔,翻转乾坤,将前面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点化为神奇,让整首诗的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山中与幽人对酌》实际上就是李白一次待客饮酒的真实记录:从开始的喝酒,到中途的醉酒,再到最后约酒。李白运用简单直白、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自己不拘一格、洒脱随性的形象,也正是这样的创作风格,让他无愧于诗仙、酒仙的称号。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身着白衣,在山花烂漫的山间,与友人开怀畅饮、放浪形骸的李白,感受到他那自由不羁的灵魂在诗中跳跃。
好啦,今天关于李白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分享就到这里。要是你也被李白的才情惊艳到,就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你往后的日子也能像诗里这般洒脱快意,干啥都顺风顺水,财运亨通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