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的内功是谁教的?为何他的内力比段誉还深厚,张无忌说出答案
《天龙八部》中有三位主角,他们三人习武的经历却又各不相同,相对而言,段誉与虚竹从无名之辈摇身一变成为绝顶高手几乎是毫不费力,因此他们也被读者戏称为“天龙二挂”,而他们的立身之本都是那深厚的内力,他们的前途无可限量。
但比起段誉和虚竹胜在未来,萧峰则是赢在当下,萧大王在正篇故事中就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存在,除了那深不可测的扫地僧,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萧峰、段誉剧照)
这不禁让人纳闷,在这个以内力深厚为尊的武侠世界观里,萧峰这看似不怎么修炼内功的人,凭什么能站上武林之巅?
一、萧峰的内功
之所以说萧峰不练内功,是因为书中确实没有提到萧峰是否有系统地修炼过某一门内功,他属于是“登场即巅峰”。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来没有学过内功,毕竟早年间的他先后随丐帮汪剑通以及少林玄苦大师习武,这两人都是江湖中一等一的高手,他们能够传萧峰顶尖内功,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书中确实没写。
但萧峰还是展现出了他强大的内功修为。
(萧峰、玄苦剧照)
比如这一招“黏掌”,说是:“一惊之下,忙松指放开萧峰手腕。不料萧峰手腕上竟如有一股极强黏力,手掌心胶着在他腕上,没法摆脱。摩云子大惊,用力摔出。萧峰一动不动,这一摔便如是撼在石柱上一般。”
凭借内力就能够让身体吸附在石柱之上,这是何等夸张的描述。
又如那凌空掌力:“乔峰喝道:‘留下吧!’挥掌凌空拍出,掌力疾吐,便如有一道无形兵刃,击在云中鹤背心, 云中鹤闷哼一声,重重摔落,背心着地,口中鲜血狂喷,有如泉涌。”
这也是内力外放的表现,若非内力深厚,又如何能做到隔山打牛?
不过萧峰最夸张的地方在于他居然能够压制那两位“开挂”的义弟。
二、力挫两位义弟
段誉和虚竹习武的经历有多夸张?
先看段誉,这小子在琅嬛福地中得到北冥神功与凌波微步之后就踏上了走向巅峰的道路。
这两门武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提升修炼者的内力,北冥神功就不用多说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吸走他人的内力,段誉凭借此功先后吸走了二十六位高手的内力,其中包括鸠摩智这等“四绝”级别的高手。
(虚竹剧照)
而凌波微步呢,书中也写得很明白,每跑一圈,修炼者的内力就精进几分,这不是一门简单的轻功,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反倒能够提升修炼者武功境界的神功。
而虚竹的习武经历更为离谱,逍遥三老可以说个个是一等一的高手,可自打虚竹破解了珍珑棋局之后,三老就一个接一个主动送上自己的内力以及各种神功。
其中无崖子是将毕生内力传给了虚竹,当时对内力驾驭不熟练的虚竹,仅仅只用了无崖子一成的功力就能做到开碑裂石,后来又吸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部分内力,世上怕是唯有段誉能与他比拼内力。
他们二人在灵鹫宫中饮酒之时,就抱在一起过,当时书中明确提到,他们谁也吸不走对方的内力,说明他们的内功修为确实处于同一水准。
而萧峰则是实实在在的压制住了他们。
宋辽大战之时,段誉和虚竹于万军丛中擒下辽帝,萧峰担心辽帝受辱,于是出手从两位义弟手中劫走辽帝。
此时书中只道:“二人擒住辽帝,心中大喜,突见萧峰飞身赶来,齐声叫道:‘大哥!’不料萧峰双掌疾发,呼呼两声,分袭二人。二人都大吃一惊,见掌力袭来,只得举掌挡架,砰砰两声,四掌相撞,掌风激荡,萧峰向前一冲,已乘势将耶律洪基拉了过去。”
(段誉剧照)
依照书中的设定来看,但凡萧峰的内力不如他们,此时他们二人体内的北冥之力就会主动发作,瞬间吸走萧峰的内力。
可此时那北冥之力并未发动功效,足见萧峰的内力犹在两位义弟之上。
这就怪了,萧峰修炼的降龙十八掌、擒龙功、龙爪手、太祖长拳无一不是外功,他哪学了什么精妙的内功,如何能比肩这两个“内力怪”?
尽管金庸没有在《天龙八部》中给出答案,但他却在《倚天屠龙记》中借张无忌之口道出了真相。
三、张无忌一语道破
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都是一致的,这一点可以从《倚天屠龙记》中提到虚竹替萧峰传承丐帮神功就能看出来。
而当张无忌见到鹿杖客传功赵敏之时,见那赵敏内力不足,却能够修炼各种武功,便说了这么一句。
“这一次赵敏练招,由鹿杖客在旁指点。张无忌此时已瞧出端倪,赵敏显是内力不足,情知难以速成,便想尽学诸家门派招式之所长,俾成一代高手;心想这条路子原亦可行,招数练到极精之时,大可补功力之不足。”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外功修炼到极致的时候,内功修为也不会差。
而萧峰的外功招式有多夸张?
(张无忌、赵敏剧照)
看他在聚贤庄一战的表现就懂了,比如这段:“乔峰杀人之后,更加出手如狂,单刀飞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钢刀横砍直劈,威势直不可当,但见白墙上点点滴滴的溅满了鲜血,大厅中倒下了不少尸骸,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膛破肢断。这时他已顾不得对丐帮旧人留情,更无余暇分辨对手面目,红了眼睛,逢人便杀。奚长老竟也死于他的刀下。”
他的出招早已不拘泥一招一式,而是随心所欲,这不就是所谓的“无剑”“无招”的境界吗?
所以萧峰的外功已经臻入化境,他内力上的不足,也就不值一提了,光凭外功就能力挫群雄,他那两个愣头青义弟斗不过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