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威胁”到“中国机遇”,加州为何力挺中国?
2023年10月,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开启疫情后首次访华,成为四年来首位访华的美国州长。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他直言“中国越成功,我们就都会越成功”,并强调“脱钩”不是选项,中美应通过竞争实现共同进步。这一表态与当时美国联邦政府的对华遏制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行动:
顶格礼遇:中方安排高层会见,聚焦气候变化、绿色技术合作;
试驾比亚迪:纽森亲自体验中国新能源车,释放产业合作信号;
民间纽带:走访深圳、上海等地,强化地方经贸与人文交流。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关税提至125%,加州成为全美首个起诉联邦政府的州。纽森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非法行为,加州必须为百万就业而战。”
经济动因:
产业依赖:
加州杏仁占全球80%份额,关税致成本激增,果农面临破产;
电商企业依赖中国进口商品,245%关税令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数据支撑:
加州GDP达3.9万亿美元(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对华贸易额占其总出口1/3;
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其全球65%利润,硅谷新能源投资半数流向中国。
法律战场:
指控特朗普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将贸易逆差政治化;
强调“关税战=自残”,高盛预测美衰退概率升至45%。
03
三、深层逻辑: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加州选择1.经济现实主义供应链绑定:苹果手机30%零部件、特斯拉电池70%产能来自中国,封锁等于自断经脉;
规则话语权:中国主导新能源、5G标准,加州企业需借力抢占未来市场。
2.政治博弈地方VS联邦:加州华裔人口超110万,长期对华友好,地方利益倒逼联邦政策调整;
选举考量:纽森被视为2028年总统潜在候选人,对华务实态度积累政治资本。
3.全球趋势去美元化:加州支持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中沙石油60%以人民币交易;
多极贸易:RCEP框架下,加州与东盟、墨西哥贸易激增,对冲对华依赖风险。
04
四、启示与展望:合作还是对抗?中美关系新常态:
联邦层面对抗:拜登政府定义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
地方务实合作:加州、纽约州等通过自贸协定、技术联盟绕过联邦限制。
全球产业链真相:
技术共生:硅谷风投追投中国AI初创公司,深圳研发反哺美国市场;
利益共同体:特斯拉依赖中国电池、英特尔需要中国稀土,脱钩代价无人能承受。
未来风向标:
法律战结局:若加州胜诉,或引发各州效仿,动摇特朗普政策合法性;
中国应对:扩大离境退税、深化RCEP合作,以开放对冲封锁。
05结语:超越零和的文明智慧纽森的“中国成功论”,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更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哲学——在相互依存中寻找共同繁荣。
当特斯拉工厂用着宁德时代的电池,硅谷程序员敲击华为提供的代码,世界早已不是非黑即白的棋盘。加州的选择提醒我们:对抗或许能制造头条,但合作才能创造未来。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机遇”,加州为何力挺中国?看懂全球产业链真相!转发传递理性声音!
(综合自:央视新闻、环球网、第一财经等权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