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加剧!甜馨发言,曝光了娱乐圈“阴暗真相”,原来我们搞错了
孩子本该是祖国的花朵,自然应该受到呵护和关爱。人们普遍认为,明星的孩子就像温室里那娇嫩的花儿,不该承受太多的风雨。可是,在甜馨的身上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开始深思,这世间的恶意究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肆无忌惮?
对一个孩子的恶意,这社会真是让人心寒。甜馨和贾乃亮第一次上《爸爸回来了》综艺时,小甜馨只有两岁。那会儿的小甜馨真是带来了不少欢乐,给观众们留下了很多笑声。
她可爱得胖乎乎的,瞬间就成了哄小女孩的“秘诀”。那一年,热情的观众和粉丝们给甜馨取了个亲切的称呼:国民闺女。这个称呼不仅体现了大家对贾乃亮和李小璐的认可,更是对小甜馨的满满喜爱,简直溢于言表!
可时间才过去十年,现在已经长大了的甜馨,竟然这么快就失去了这股热情。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现在这股恶意竟然出自甜馨身边的同龄人,这些本该在花季时光中快乐的女孩,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怨恨呢?
追根溯源,这事儿其实和甜馨的家庭背景有关系。2017年,李小璐和贾乃亮的感情出现了裂痕,而这场危机正是因为那件大家都知道的“做头发”事件引起的。
这次绯闻的风波,让李小璐、贾乃亮,以及相关的所有人都受到波及。贾乃亮夫妻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幸福,试图平息这场网络八卦的“狂欢”。
如今,贾乃亮和李小璐这对曾经的当事人,各自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在照顾甜馨方面,也都默默地维持着最低的伤害,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共识。他们明白事已至此,未来的言行举止要多留意分寸,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对甜馨造成伤害。
可他们在自我约束的背后,却忽略了网络的记忆,也忘了当初这事情引发的连锁反应。甜馨踏入了北京的贵族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
3月2日,甜馨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痛诉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公对待。很多粉丝这才意识到,甜馨所受到的伤害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当年李小璐的那些绯闻所带来的影响至今未曾消散,如今又以另一种方式在甜馨的身上持续发酵。
社交媒体在星二代的生活中就像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关注和机遇,也可能引发争议与压力。甜馨是个“星二代”,这可真是大家伙都知道的事。在贵族学校里,身边都是豪门子弟,家长们有的做官有的经商,不过相比之下,甜馨的父母贾乃亮和李小璐却总是被推到聚光灯下,曝光得可真是频繁。
在现在这个短视频流量为王的时代,巨大的流量诱惑下,十几岁的孩子们个个都成了自媒体,他们紧紧抓住甜馨这个超级“流量密码”,谁能不来“蹭”一波,岂不是太可惜这白来的流量了?
在如今短视频遍布网络,粉丝的生活被高度呈现的环境下,大家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但与此同时,这种“曝光”也让人置身于网络的聚光灯下。这样的曝光一方面能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则像是一把锋利的剑,直刺人心。不管是好处还是坏处,未成年女孩可能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就像甜馨知道自己是个“星二代”,明白一出现在媒体面前就自带流量,这可不是她能决定的事。当有同学想通过交友的方式接近她时,甜馨心里明白对方是想“蹭热度”,不过她还是愿意接受。
不过她无法接受的是,这些冲着热度来的动机实在太明显了。这些同龄人一边喊着交友的口号靠近,沾了流量的光后,转身就把甜馨“踢”出了群聊,接着站在高处对她指指点点,甚至把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甜馨背后父母的情感问题。
2017年,那些和甜馨同龄的小朋友们才五、六岁,根本没搞懂什么绯闻、流量和热度,更别提互联网的记忆了,可他们的爸妈可是清楚得很。
要是没有父母的默认和同意,媒体的误导和舆论的推波助澜,这些早已长大的孩子们又怎么可能翻出七、八年前的旧事,又怎么敢把这种敌意施加在甜馨的身上呢?试问当年对这事一无所知,现在依然无辜的甜馨,难道在父母的事情上真有啥错?
七十年代的那些明星的孩子们,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很多“星二代”都在默默无闻地长大。不少人选择了低调的生活,甚至你要是不提,他们的身份你根本就猜不到。
可那些在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明星,他们的孩子现在大多数都已经长大成人,正处在这个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让一批批平凡人走入大众视野,也让那些想让孩子过上平常生活的明星们,显得无处可藏。
除非明星在娱乐圈的影响力非常大,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干扰,要不然他们很可能会遭到媒体或粉丝的误解,甚至被解读成是在耍个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