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阿里晚年帕金森缠身,却单刀赴会伊拉克,硬救下 15 个人质

娱乐 05-08 阅读:10 评论:0

饱受帕金森病困扰的拳击传奇曾秘密会晤萨达姆・侯赛因,助力解救 15 名美国人质

拳击传奇、流行文化巨星、民权偶像…… 还有人质谈判专家?穆罕默德・阿里在拳台内缔造了标志性职业生涯,在拳台外投身人道主义与社会正义事业,堪称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运动员之一。

他的平民生活以激进主义和名人影响力为注脚(他曾两次获得格莱美提名,还短暂登上过百老汇舞台)。

尽管阿里作为非官方美国特使的经历在数十年前曾登上头条,这段往事至今仍是他传奇生涯中鲜为人知的重要篇章 —— 尤其是 1990 年他前往伊拉克,成功解救 15 名美国人质的壮举。

吉米・卡特的外交征召:阿里的首次跨界

伊拉克并非阿里首次涉足 “非官方大使” 角色。1980 年,因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时任总统吉米・卡特指派他前往非洲争取各国支持抵制莫斯科夏季奥运会。这位前拳王走访了坦桑尼亚、肯尼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和塞内加尔。

索诺马州立大学美国多元文化研究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偶像的诞生》作者迈克尔・埃兹拉写道:“尽管无法确定阿里的非洲之行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肯尼亚和利比里亚最终确实支持了美国的抵制行动。”

1985 年,身为美国最知名穆斯林之一的阿里又前往贝鲁特,试图寻找 4 名失踪美国人和 1 名沙特外交官 —— 他们据报被 “伊斯兰圣战组织” 绑架。他与什叶派神职人员会面,却未能获知人质下落。

1990 年伊拉克人质危机:危机升级

1990 年 8 月 2 日,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军队入侵邻国科威特。侯赛因将数千名在伊、科两国的国际居民扣为人质,其中包括数百名美国人,以此作为事实上的谈判筹码。

他将人质安置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各地的战略位置充当 “人体盾牌”,企图阻止国际部队轰炸并避免平民伤亡。美国外交官费尽心力却始终无法解救人质。据《纽约时报》报道,连续数月,“头发花白的资深政客、博眼球的政治家、绝望的妇女儿童” 纷纷前往伊拉克,寄希望于说服侯赛因放人。

阿里请缨:抱病踏上危机之地

1990 年时,阿里已近十年未登拳台 ——1981 年,他在与特雷弗・伯比克那场命运多舛的复出战后,正式告别拳坛。48 岁的他,曾经身手敏捷、自信张扬、能言善辩,如今却因患帕金森病六年,说话含糊不清,行动举步维艰。

尽管身体虚弱,阿里作为 “和平与公民异议代言人” 的声望却丝毫未减。

1967 年,他因拒绝加入美军赴越参战而遭起诉并被禁赛,这一壮举使他成为坚守原则的象征(最高法院最终推翻了对他的定罪)。

随着他皈依伊斯兰教并高调支持 “伊斯兰民族组织”,阿里也成为全球穆斯林心中的不朽人物。

据阿里的前商业经理吉恩・基尔罗伊在 2014 年纪录片《我是阿里》中透露,尽管疾病缠身,阿里仍为自己设定了新使命:在西方与穆斯林世界之间播撒和平与善意。

怀着这一信念,他主动请缨前往伊拉克,称愿为人质获释与海湾危机的和平解决而谈判。

作家托马斯・豪泽在《穆罕默德・阿里:他的生平与时代》中写道,对阿里而言,“只要认定事业正义,再遥远的旅程也在所不辞”。

争议启程:顶着压力的 “公民外交”

阿里的计划并未获得积极反响。行程组织者之一布莱恩・贝克尔写道:“大众媒体对他大加指责与嘲笑。”《纽约时报》称他解救人质的行动是 “近日来最离奇的人质释放行动”,还特别提及他 “频繁出现语言障碍”。1990 年 11 月 23 日,阿里以 “公民外交官” 身份抵达巴格达 —— 用传记作家迈克尔・埃兹拉的话说,这一行径 “违背了时任总统乔治・H・W・布什的意愿”。

在没有美国政府官方支持的情况下,此次行动由 “阻止美国干预中东联盟” 组织,该联盟由草根和平与社区组织组成,前美国司法部长拉姆齐・克拉克也参与协助。贝克尔写道:“他是在违抗美国政府,而非代表政府前往伊拉克。”

穆罕默德·阿里(左)与伊拉克官员一起离开拉希德酒店。

六天等待与关键会晤:以 “信任” 换 “自由”

阿里求见萨达姆・侯赛因,却遭对方刻意拖延。等待期间,他做了最自然的事:走上巴格达街头,与热情的粉丝互动,走访社区、学校和清真寺。

这样的公开露面持续了一周,他始终未显焦躁。其间,他的帕金森病药物耗尽, speech 和行动障碍频繁发作。

11 月 29 日,侯赛因终于接见了阿里。会面时有媒体在场,这位前拳王倾听侯赛因大谈伊拉克人如何善待美国 “客人”。

随后,阿里承诺回国后会向美国民众如实传达在伊拉克的所见所闻 —— 这一表态据报令侯赛因颇感意外与满意。“我不会让穆罕默德・阿里独自回美国” 侯赛因说,“总得让一些美国公民和他一起走。”

12 月 2 日,阿里飞返美国,15 名前美国人质也一同踏上归途。

穆罕默德·阿里(中)和在伊拉克巴格达获救的 15 名美国人。

不同航班的归途:平民英雄的谢幕

大多数获救人质乘坐美国国务院包机返回,而作为非官方特使的阿里则选择了商业航班。

人质哈里・布里尔 - 爱德华兹在豪泽的书中回忆:“他经历了如此艰难的旅程,为我们争取到自由。我心想,不能这样 —— 回家时我们应该和穆罕默德・阿里同行。

最终,我们中有 6 人坚持和他同机。这纯粹是出于对他的感激与敬意。”

穆罕默德·阿里从伊拉克回国后受到前人质哈里·布里尔·爱德华兹的感谢。

豪泽写道,对阿里而言,“此行是他数十载信仰的自然延续:生命至高无上,战争毫无意义”。

尽管阿里成功解救了 15 名人质,他通过个人斡旋实现中东和平的愿景却未能实现。1991 年 1 月 17 日,距他和人质返回美国仅六周,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

豪泽在接受HISTORY.com采访时说:“阿里不是职业外交官,地缘政治技巧几乎为零。但他的初心从未偏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