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姑娘远嫁中国后,因娘家不断索要钱财而无力补贴,20万彩礼被婆家追问去向
一个跨国婚姻,一段复杂的家务事。
她,来自老挝,远嫁中国,期盼着幸福的未来。
他,中国小伙,热情开朗,给予她无尽的爱意。
婚后生活的甜蜜却被娘家无休止的经济索取所打破,20万彩礼的去向更是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欣出生在老挝一个贫困的家庭,排行老幺,上有七个兄弟姐妹。
生活的重担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无奈之下,年幼的王欣被送养。
虽然养父母家境也不富裕,但比起从前的家,已是天壤之别。
养母生了儿子后,身体每况愈下,一直未能如愿再添个女儿。
王欣的到来,弥补了这个遗憾。
为了避免亲生父母找上门,两家人签订了协议,从此王欣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
养父母视王欣如己出,哥哥也对她呵护备至。
王欣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这在当地女孩中并不常见。
她学习刻苦,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去中国看看外面的世界。
高中毕业后,王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她向养父母提出想去中国留学,但高昂的费用让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尽管王欣再三保证自己会打工赚取生活费,养父母依然拒绝了她的请求。
未能如愿的王欣,选择了一所与中国有合作项目的本地大学,学习汉语,为将来前往中国做好准备。
毕业后,王欣与养父母商量,决定去中国寻找工作机会。
凭借着流利的普通话和教育背景,她很快找到了小学教师的工作。
也正是在这所小学,王欣与李海相遇。
李海是班里一个孩子的舅舅,经常来学校接送孩子,一来二去便与王欣熟络起来。
在孩子们的“神助攻”下,两人互加了联系方式。
李海对王欣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鲜花礼物不断。
王欣性格内向,起初有些不知所措,但在李海的真诚和热情下,逐渐敞开心扉。
恋爱期间,两人深入了解彼此,分享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
李海经营着一家小型电商公司,家境殷实。
得知这些,王欣一度感到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李海。
李海察觉到王欣的不安,不断鼓励她,让她重拾自信。
两年后,在李海父母的催促下,两人开始商谈婚事。
王欣邀请养父母来到中国,起初养父母对王欣的先斩后奏有些不满,但在见到李海家优越的条件后,便不再多言。
李海家提出20万彩礼和4金,并承诺承担老挝亲戚来参加婚礼的全部费用。
养父母欣然同意,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
婚礼结束后,男方将20万彩礼如数交给了王欣。
回到老挝后,养母看到王欣如今的生活,心中五味杂陈,对丈夫抱怨,言语中流露出嫉妒和不满。
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婚后,王欣继续工作,保持经济独立。
可好景不长,娘家开始以各种理由向她索要钱财。
先是养父重病住院,需要两万元医疗费;一年后,又是哥哥打架惹事,需要三万元赔偿。
诸如此类的索取不胜枚举,添置家具、修缮房屋、补贴家用……李海看出这是娘家在故意刁难,但王欣却选择隐忍,并告诉李海自己有能力承担。
李海心疼妻子,但也无法阻止,只能默默支持她。
婚后第二年,王欣怀孕了。
此时,娘家又以哥哥结婚为由,索要10万元彩礼钱。
王欣每月都将工资补贴娘家,手里只有5万元积蓄,这让她陷入了困境。
为了哥哥的婚礼,王欣特意请假回老挝探亲。
这是她婚后两年来第一次回家。
看到家里焕然一新的家具和摆设,王欣为家人的生活改善感到高兴。
但她提出只能拿出5万元时,养母立刻变了脸色,哥哥也开始阴阳怪气地指责她忘恩负义。
养母甚至提出让王欣拿出结婚时的20万彩礼来救急。
面对家人的步步紧逼,王欣感到孤立无援,只得答应想想办法。
婚礼前夕,李海来到了老挝。
王欣最终动用了20万彩礼,凑齐了10万元给哥哥。
婚礼结束后,王欣找到养父母,表明自己已经尽了赡养义务,今后将不再联系。
养父母勃然大怒,骂她忘恩负义。
哥哥更是想动手打她,被李海及时阻止。
最终,王欣在李海的保护下离开了老挝。
尽管受到如此对待,王欣依然会在逢年过节给养父母寄去礼物和钱财,以表达养育之恩。
这段跨国婚姻,夹杂着亲情、金钱和文化差异的碰撞,令人唏嘘。
王欣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对跨国婚姻、家庭关系以及文化差异的思考。
在面对类似的困境时,我们该如何平衡亲情与责任?
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