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发电技术革新:干热岩发电效率创新高

推荐 05-06 阅读:4 评论:0

嘿,各位能源探索的小伙伴们!今天咱要来聊聊超级酷炫的地热发电技术新突破,尤其是干热岩发电,那效率简直逆天啦!

咱都知道,能源这玩意儿,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大难题。传统能源渐渐不给力,还污染环境,所以大家都在拼命找新的清洁能源。这时候,地热能源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吸引了超多目光,而干热岩发电更是其中的 “潜力股”。

先给大伙讲讲干热岩发电到底是咋回事哈。简单来说,干热岩就是地下深处那些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温度高得吓人,一般在 150℃到 650℃之间,就像地球内部藏着的一个个大火炉。干热岩发电的流程有点像一场地下的 “水循环大冒险”。先通过注入井把低温水送进热储水库,也就是干热岩所在的地方。这些低温水一遇到高温的干热岩,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迅速升温,然后在临界状态下,以高温水、汽的形式从生产井跑出来,接着就能用来发电啦。发完电的冷却水也不浪费,又被排回注入井,重新开启下一轮冒险,反复利用,相当环保。

其实,干热岩发电的设想老早就有了。1970 年,美国人莫顿和史密斯就脑洞大开,提出了利用地下干热岩发电的想法。1972 年,他们就在新墨西哥州北部付诸实践,打了两口约 4000 米的深斜井。嘿,你猜怎么着?真的成功从一口井注入冷水,从另一口井取出了被岩体加热产生的蒸汽,功率达到了 2300kW 呢!从那以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也纷纷加入这场干热岩发电的探索之旅。

不过,要让干热岩发电真正大规模应用,可没那么容易。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得突破好多难关。以前,干热岩储层建造井间连通不确定性大,循环流体采收率也偏低,这些问题就像拦路虎,挡住了干热岩发电大规模发展的脚步。但科学家们可没被吓倒,一直在努力攻克这些难题。

就在最近,好消息传来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的地热与干热岩研究团队,在我国干热岩单井采热发电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深圳大学等单位,在青海共和干热岩勘查试采场地开展了干热岩单井采热 - 热伏发电系统联合试验。这一试,可太惊艳了!在试验测试周期内,单井的瞬时最大采热率值超过 2MW,72 小时平均采热率达到 1MW。和国内同类型干热岩单井采热系统比起来,系统最大采热率提高了近 4 倍,平均采热率提高了 2 倍以上呢!在极限工况下,热伏电机的极限发电能力达到 1290.8W,实现了当前世界最大功率地热热伏发电。这简直就是干热岩发电领域的一次超级大飞跃啊!

这次的突破,意义非凡。现场试验初步验证了单井采热联合热伏电机应用于干热岩发电的技术可行性。虽说目前受限于场地条件,只在 0 - 3000m 深试验井段进行,但咱可以想象,要是进一步加深采热深度,那采热性能肯定还能更上一层楼。可以预见,单井采热 - 热伏发电系统对未来干热岩开采有着无比重要的发展前景。

再看看国外,美国也在为地热发电技术努力着呢。2024 年 3 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了《新一代地热发电技术产业化路径》报告,重点研究以深部高温地热资源为主的新一代地热发电技术,也就是增强型地热系统和闭环地热系统。和常规地热发电技术比起来,新一代技术在资源分布广泛性和可供性方面优势明显。美国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比如让油气行业技术和人员转移、搞工程示范以及建设市场体系等,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新一代地热发电技术的产业化部署。他们觉得,新一代地热发电技术会成为确保美国清洁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到 2050 年前有望达到 90 万兆瓦的稳定发电能力呢。

当然,干热岩发电要想真正大规模普及,还有一些挑战得面对。比如说,工程前期成本高、风险大,工程部署过程中实际作业风险也不小,建设周期又长还不好预测,现有的商业模型可能还低估了干热岩发电技术的发展潜力,而且干热岩开发过程中可能诱发地震,引起公众反对。不过呢,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迟早都会被解决。

干热岩发电技术的这次突破,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能源世界的新大门。它不仅能大幅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还有电价竞争力。在全球都在努力实现碳中和、寻找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干热岩发电未来的发展空间简直不可限量。让我们一起期待,干热岩发电能在未来的能源舞台上大放异彩,为我们的地球带来更多的绿色和希望!

好啦,今天关于干热岩发电技术革新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啦。各位小伙伴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就请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吧,祝点赞关注的朋友都能财运亨通,生活越来越美好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