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上海一赌鬼工人被判死刑,死后,妻子才知道他真实身份

历史 05-06 阅读:15 评论:0

1945年,忻玉英与在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工作的王孝和结为夫妻。婚后,她逐渐察觉到丈夫行为上的种种异常。

异常情况一,老公总是不按时回家,身上还带着明显的香水味道。每次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他总是含糊其辞,不愿意正面回答。

第二点异常是,夫妻间的亲密行为非常少,而且丈夫还特意使用避孕手段,明确表示不想有孩子。

婚后没几天,她丈夫就开始沉迷赌博,还让她在外面盯着,说是怕有人来抓赌。然而,她向邻居打听时,邻居却告诉她:“警察根本不会进别人家里抓赌。”

忻玉英心里隐隐觉得,丈夫肯定背着她偷偷做了什么。

忻玉英和王孝和都来自浙江宁波,两人老家相距仅十里。王孝和的外婆家与忻玉英家紧邻,中间只隔着一道墙。

忻玉英比王孝和年轻四岁,王孝和每次去外婆家,都会找她玩耍。有趣的是,尽管王孝和童年时顽皮好动,常与其他孩子打闹,但他对忻玉英却格外温柔体贴。

某日,王孝和的外婆向忻玉英的母亲提议:“让你家闺女嫁给我外孙吧。”外婆注意到忻玉英相貌出众,心生喜爱。王孝和同样仪表堂堂,忻玉英的母亲认为这门亲事对女儿有利,便欣然应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家未能履行他们先前的承诺。

忻玉英年满15岁,按照当地的风俗,男方应该到女方家提亲并送上聘礼。等到女方16岁,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就可以正式成婚。然而,忻家等了很久,始终没见到王家人来商量聘礼的事。

两年过去了,忻玉英已经17岁,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们都陆续嫁人,甚至有了孩子。然而,忻玉英却依然待在家里,没人来提亲。大家都知道她早已有了婚约,所以没人敢上门说媒。就算有人来提亲,忻家人也因为之前的承诺,不敢轻易答应别家。

忻妈妈心里急得不行,整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连头发都急白了。

王家为啥没按约定出现?原因在于他们的儿子几年前去了上海后,就再也没跟家里联系过,连封信都没寄回来。

王家儿子失踪了,连个信儿都没有,这让全家都急得团团转。按照当地习俗,该送聘礼去提亲了,可人都不在,这亲事还怎么谈?眼下,王家除了干等着儿子的消息,真是别无他法,心里那个着急,简直没法形容。

忻妈妈心里越来越不安,她时不时跑到王家追问:“你们是不是打算反悔不认账了?”

王孝和的母亲意识到自己理亏,便动身前往上海寻找儿子。然而,她到达后却音讯全无。另一边,忻妈妈心急如焚,等不到任何消息,终于在1947年春节,带着年仅19岁的女儿亲自赶往上海。

她们决定前往上海,主要是因为有亲戚在当地。忻玉英的姑妈就住在上海,这给了她们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经过一番周折,她们成功联系到了王孝和的母亲,并最终与她见了面。

王孝和的母亲向忻妈妈转述了一句话,令忻妈妈极为愤怒:“有人告诉我,你女儿不仅信佛,还沉迷赌博,行为不端。”

王孝和的远房表妹一直对他有好感,想成为他的妻子。但当她得知王孝和已经和忻玉英订婚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破坏这门亲事,她开始写信散布关于忻玉英的谣言,编造各种不好的事情。

忻妈妈对王孝和母亲说:“我女儿受过良好教育,性格温顺,您回去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别只听外面的传言。”

王孝和的母亲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心里琢磨着,眼前的忻玉英确实显得很害羞,行为举止都很规矩,说话也轻声细语,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惹事的女孩。

忻玉英正值青春年华,容貌出众,王家并非显赫门第,她本不愁找不到好归宿。这段姻缘的耽搁,想必是源于一场误会。令人感慨的是,面对多年的等待,她始终无怨无悔,宁可错过其他姻缘,也要坚持守候。这份执着与耐心,着实令人动容。

王家终于明白自己亏待了忻姑娘,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既然这样,那就别磨蹭了,赶紧把人家娶进门才是正事,还犹豫啥?

次日,忻玉英与王孝和便迅速安排了一次会面。

【王孝和如此怠慢忻姑娘王孝和,是不是有了能耐,变心了?】

王孝和出生于1924年,家里条件不太好。他爸爸在杨浦发电厂当锅炉工,收入微薄,供不起他上学。

14岁时,他进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读书,这是一所专门为员工子女开设的内部培训学校,学费全免。由于他父亲在英国人经营的发电厂工作,厂方为员工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并承诺毕业后直接安排进厂工作。

王孝和从学校出来,进了杨树浦发电厂,干的是电管理室抄表的活儿,很普通。他和忻玉英没结婚,不是看不上人家,而是真没时间。他工作本来就忙,还偷偷干着些不能让人知道的事。

王孝和在14岁时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许统权。两年后,他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到了1946年,年仅22岁的他已经成为电厂控制室工会的总负责人。

在职场中,工作时间专注于处理各项任务。一旦离开办公室,便积极联络各方,动员大众,持续对抗资方的不公待遇,同时负责协调并指挥劳工发起大规模停工行动。

王孝和那时忙得不可开交,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根本没心思去想外婆安排的娃娃亲。再加上那位远房表妹的恶意诽谤,他对这门亲事更加不上心。即便到了约定见面的第二天上午,他心里想的还是工厂的事务,对忻家母女的态度也是敷衍了事。

到了忻玉英姑妈家,忻玉英没进门,就在门口等着,让她弟弟进去跟忻妈妈说一声。忻妈妈本来就不高兴,一听这话更火了,直接说:“这架子可真不小,还得我们出去接她?”

尽管心里不太情愿,忻妈妈还是压住了情绪,陪着女儿下楼去见王孝和。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她决定顺其自然,不想再错失机会。

忻玉英很久没见到王孝和了,完全不知道他现在什么模样。她一边走向门口,一边在脑子里猜测他的样子。走到门口时,她看到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年轻人。

初次见面,忻玉英的内心便起了波澜。作为一个从乡下来到城市的女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这位“未婚夫”,更是一见倾心。

忻玉英身着传统对襟衫,梳着两条长辫,打扮略显朴素。不过王孝和并未因此有所怠慢,初次见面便热情地邀请她乘坐黄包车出游。他们先是游览了上海大世界,随后又前往跑马厅,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王孝和与忻玉英并肩而行,两人有说有笑,气氛轻松融洽。忻玉英起初有些拘谨,但王孝和的友善态度让她逐渐放松下来,开始分享自己在乡间的经历。随着交谈的深入,两位年轻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消散,彼此的距离也在无形中拉近。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忻玉英和对方的感情迅速加深。受到忻玉英姑妈的推动,两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忻玉英对婚姻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现实却与她的期望大相径庭,夫妻间的冲突迅速浮现。

住房空间不足是引发家庭矛盾的关键因素。王孝和家中共有5口人,包括他和两个兄弟以及父母,他们共同居住在一间仅七八平米的平房内。即便王孝和结婚后,父亲搬到了工厂居住,但家里的居住环境依然显得异常拥挤。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连对方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夜晚,这对年轻夫妇蜷缩在一起,心中充满恐惧,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声响。

婚后,王孝和提出想搬出去住,便与母亲商议。母亲一听,顿时勃然大怒,骂道:“你翅膀硬了是吧?娶了老婆就忘了亲娘,真是个白眼狼!”说完,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由于居住空间实在有限,无法将就,王孝和坚持要搬走。看到儿子如此坚决,王母也下定决心,对他说:“如果你真要搬,那就只能空手离开,家里任何东西都不能带走。”

王妈妈紧紧抱着王孝和的衣物,一件都不让带走。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儿子,想用这种方式为难他,让他打消离开的念头。

小两口搬走后,儿子回家取衣物时,总会遭到母亲含泪责备。王孝和通情达理,明白母亲的难处,不愿惹她生气,但在这件事上又不能让步,于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每次发工资后,他把大部分交给母亲,自己只留一小部分。

王孝和的经济状况相当紧张。租房子得交租金,还得买新家具,这些开销让他手头非常紧。他们夫妻俩的生活非常节俭,几乎到了精打细算的地步。别说吃肉了,结婚后连茶叶蛋都没尝过。

忻玉英对生活毫无怨言,从小母亲就教导她,既然选择了王孝和,就要全心全意接受他的一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坦然面对。忻玉英生性善良,从不贪图富贵,对家境贫寒毫无怨言,反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

忻玉英的贤良淑德让王孝和深感欣慰,他因此对她倍加关怀,这让忻玉英感到十分满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察觉到丈夫的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起初,他只是回家时间越来越晚,后来身上开始出现陌生的香水味。更让她意外的是,原本从不沾烟酒和赌博的丈夫,竟然开始频繁出入赌场,甚至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

更让人费解的是,丈夫采取了不少措施,防止她怀孕,声称暂时不想要孩子。

忻玉英心里充满了疑惑。在她看来,结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孩子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是维系夫妻关系的桥梁。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下一代,可为什么丈夫偏偏会有不想要孩子的想法?这让她实在无法理解。

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我老公不仅沉迷于打麻将,变成了一个赌徒,还经常把各种各样的朋友叫到家里来玩。更过分的是,他们打麻将的时候,居然让我在外面放风,说是有人来了要马上通知他们。

忻玉英反问道:“麻将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孝和语气严肃地表示担心警方会来查处赌博活动。

忻玉英一开始还相信了丈夫的话,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丈夫其实是在骗她。

附近有个邻居,大家都叫她张姐。她丈夫同样沉迷赌博,但并没有人负责望风。

张姐,你怎么不盯着点外面,不担心警察来查赌博吗?

“你见识太少了,警察根本不会上门抓赌的。”张姐用轻蔑的语气说道。

发现丈夫出轨后,忻玉英内心深受打击。但她生性内敛,并未直接与丈夫摊牌。只要对方不离开自己,她愿意包容一切,这是忻玉英默默做出的决定。

忻玉英心里最难受的就是没法当妈妈,可她又不好意思开口提这事。婆婆察觉到了不对劲,以为儿媳妇生不了孩子,硬是催她去医院检查。没办法,忻玉英只好支支吾吾地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

婆婆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直接对儿子说:“如果你不让我抱上孙子,我就死给你看。”面对这样的威胁,王孝和不得不放弃避孕措施,不久之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女儿。

自从有了女儿,这对夫妻的感情更加深厚,家里总是充满快乐的气氛。即使丈夫外出,忻玉英也不再感到孤单。

在女儿满周岁之际,忻玉英再次迎来了怀孕的喜讯,这让她倍感欣喜,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发生了。1948年4月21日,正好是忻玉英的生日,王孝和特意请了假,吃完早饭后便出门采购食材,打算亲自下厨,给妻子一个惊喜。

没想到,丈夫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家,他被抓了。事后,忻玉英才了解到,丈夫其实是共产党的人,他们俩的婚事,是经过组织批准后才办的。

这对新人搬出去独立生活,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投身革命事业。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打麻将,实际上那只是个掩护,真正的目的是和同志们一起学习重要文件,开会讨论,并规划接下来的工作任务。

王孝和故意在身上喷洒香水,以此制造假象,让敌人误以为他无所作为、态度轻浮。这种伪装策略旨在迷惑对手,使其放松警惕。

王孝和之所以选择不要孩子,是因为他深知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风险,随时可能遭遇不测。他觉得自己就像在刀尖上行走,生死难料。如果有了孩子,很可能让孩子从小就失去父亲,这对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

忻玉英对丈夫的秘密行动一无所知,这是地下工作严格的保密规定。在她面前,丈夫从未提及任何政治话题,也从未透露过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那么,王孝和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捕的?】

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展开大规模清算行动,针对各工厂工会的领导人进行抓捕。特工人员直接闯入王姓人士家中,提出只要他同意加入国民党,之前的问题将不再追究。

王孝和果断回绝了特务的要求,对方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离去。特务刚走,王孝和便意识到敌人即将采取行动。

王孝和本有机会撤离,但由于大量文件尚未销毁,他决定冒险留下。那天正好是他妻子的生日,他以此为借口,声称要去买菜,实际上却赶往工厂。在厂里,他迅速将文件藏匿或焚毁,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任务。刚处理完,敌人就出现了,随即给他戴上了手铐。

1948年6月28日,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对王孝和作出"叛乱"罪的最终判决,处以极刑。同年9月,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在执行死刑时毫无惧色,面带从容笑容,直面行刑者的枪口。

他的笑容令行刑者脊背发凉,握枪的手不停哆嗦。

突然间,枪声划破了寂静。

行刑时,执行者因极度紧张,双手发抖,连续射击六次,最终王孝和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忻玉英在丈夫被关押后,才逐渐了解了他的真实身份和过往经历。她发现,当初丈夫选择与她结婚,除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因素,更重要的目的是借助这段婚姻作为掩护,以便更好地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这段婚姻背后,隐藏着丈夫肩负的革命使命。

她并未对丈夫心生怨恨。在监狱里,丈夫给她寄了50封信,每一封都饱含深情。

我不在的时候,你要照顾好自己,好好抚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

这辈子欠你的,只能下辈子再还了。

忻玉英通过那些炽热的文字,深刻体会到了丈夫的内心世界,也明白了他在革命事业中的艰辛与坚持。正因为如此,她对丈夫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反而更加理解和支持他的选择。

王孝和去世那年,他的小女儿王佩民刚刚出生。面对巨大的痛苦,忻玉英选择坚强面对,独自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任,历经艰辛将她们培养成人。

1949年4月,解放军成功占领了南京,这是国民党长期以来的统治中心。随着南京的失守,蒋介石领导的政权宣告终结。

1949年5月,随着上海解放,新成立的政府正式追认王孝和为革命烈士。其遗孀忻玉英与两名女儿随即获得烈士遗属身份,政府为其提供了妥善的生活保障。

每年清明,她都会领着女儿去丈夫墓前祭奠,一边烧纸一边念叨:“孝和,咱们闺女一天天长大了。你放心,我会让她们像你一样,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