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减免汽车关税,美方敲定驻华大使,全球车企迎来新机遇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
这句话是不是像极了悬疑剧的开场白?
但别急,这可不是编剧脑洞大开,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关税风云”。
话说2018年,特朗普政府大手一挥,宣布要对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在内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一下子就点燃了全球贸易的火药桶。
你品你细品,这哪是贸易战,简直就是一场“烧钱”游戏!
有人说,这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战略,想把制造业拉回美国,但也有人觉得,这纯粹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好家伙,2020年,新冠疫情来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直接被干趴下。
美国汽车企业那是叫苦连天,供应链断了,需求也萎了,你说这日子还咋过?
通用汽车直接关了俄亥俄州洛兹敦的组装厂,这下可惹毛了当地工人,一下子成了特朗普政府的烫手山芋。
这事儿告诉我们,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供应链多元化才是王道。
你说这事儿还没完,2019年5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又跳出来指责中国,说没履行贸易协议里的承诺。
特朗普政府一听,火冒三丈,直接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嗖嗖地往上涨,从10%飙到25%。
这场面,像极了两个小孩吵架,动不动就掀桌子。
你以为特朗普会一条道走到黑?
No No No,4月29日,剧情突然反转,特朗普竟然给美国本土车企发起了“退税红包”,最高能抵15%的关税!
这操作,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这是美国汽车行业“逼宫”的结果,毕竟加税搞得车价飞涨,工厂都要停工了,共和党在密歇根州的选票都要飞了!
看来,总统的宝座比啥都重要。
话说回来,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把盟友给得罪了。
日本丰田第一个跳出来抗议,说这退税政策不公平,凭啥德国车企能用更多进口零件?
欧盟更狠,直接威胁要对美国哈雷摩托加税50%,这摆明了是要“以牙还牙”。
你以为只有被动挨打的?
特斯拉第一个站出来说“不”!
它通过上海工厂生产的电池包绕道韩国进入美国,成功避开了关税。
马斯克还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全球供应链就像水,总能找到裂缝流过去。”不得不说,这老哥真是个“鬼才”。
就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4月29日,美国参议院又搞了个大新闻,通过了戴维·珀杜的任命,让他当驻华大使。
这位老哥可是特朗普的“死忠粉”,之前还公开批评中国的贸易行为,甚至支持特朗普关于“选举舞弊”的指控。
这任命,简直让人觉得中美贸易关系要“凉凉”。
别看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但中国经济的吸引力那是杠杠的。
2021年1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了全球最大的外国投资目的地。
这说明啥?
说明大家都看好中国市场,觉得在这里能赚到钱。
关税政策一变,中国汽车产业链也开始慌了。
有的企业赶紧赶工出货,生怕关税再变;有的企业则选择观望,毕竟谁也不知道特朗普明天又要发什么推特。
浙江一家轮胎厂老板就说了,最近接到美国客户的急单,要求把库存的10万条轮胎赶在6月前发货,“能省一美元是一美元”。
现在问题来了,特朗普为啥突然让步,减免汽车关税?
表面上看是为了稳住选票,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说白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就是为了稳住总统宝座,争取连任。
这场关税大戏,到底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加州一家汽车装配厂最近裁掉200人,理由是“等国会吵完关税再复工”。
而中国上汽集团在泰国的新工厂,正以每月30美元的人均成本招募技工——这比美国同行便宜20倍。
关税大棒下,瑟瑟发抖的,其实是那些失业的工人。
话说回来,珀杜的任命,到底会对中美贸易谈判产生什么影响?
他能否在维护美国利益的保持开放和务实的态度?
这仍然是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开放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正确道路。
这场闹剧,最终的结局会如何?也许就像一句老话说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关税游戏,玩坏的,可能不止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