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发!巴方称击落5架印军战机,克什米尔成全球最危险火药桶!
2025年4月22日,一声巨响撕裂了印度北部中央直辖区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平静。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造成至少28人失去生命,20多人受伤。

4月22日,安全人员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附近巡逻。
事后,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与巴基斯坦政府存在关联的克什米尔抵抗阵线,站出来声称对此次事件负责。
印度迅速指责巴基斯坦暗中支持跨境恐怖主义,不仅宣布退出对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印度河水协定》,还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外交人员。
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巴基斯坦也毫不示弱,立即关闭领空,终止所有贸易往来,并退出对印巴和平意义重大的《希拉姆协定》。
两国激烈交锋,印巴关系再次坠入无规则对抗的危险深渊,也为动荡的世界局势再添阴霾。那么,印巴之间绵延不断的恩怨究竟从何而起,又为何难以终结?

追溯历史,二战结束后,全球掀起去殖民化浪潮,英属印度也在近百年抗争后迎来民族解放的关键时刻。
1946年9月2日,英国批准成立印度人主导的临时政府,印度独立进入倒计时。然而,独立后的印度该走向统一,还是一分为二?这一难题的背后,是印度复杂的宗教格局演变。
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环境,让印度成为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本土宗教,以及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外来宗教的汇聚之地。但在众多宗教冲突中,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跨越千年的对立最为深刻。
自公元8世纪穆斯林进入印度次大陆,到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再到英属印度时期,双方因领土、社会、宗教等矛盾积累的对立情绪,在英国 “分而治之” 的殖民策略下愈发激化。
1909年,面对印度日益高涨的民族运动,英国出台《印度议会法案》。法案首次引入以宗教划分的选举制度,赋予穆斯林单独选举权,即穆斯林选民只能投票选出穆斯林代表。
这看似保障少数群体权益的举措,实则从制度层面加深宗教隔阂,使印度社会分裂从隐患变为现实。此后,英国进一步扩大保障席位范围,将锡克教徒、基督徒等群体纳入,加剧社会撕裂。

尽管穆斯林在英属印度人口中仅占四分之一,但凭借庞大群体基础、强大组织能力,以及曾主导印度北部数百年的历史底气,在20世纪30年代印穆冲突频发的背景下,开始谋求分治自治。
原本主张印穆合作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在其提出的14点原则遭冷遇后,转向独立的穆斯林政治路线。
1940年3月,在拉合尔召开的穆斯林联盟会议上,真纳与众多穆斯林领袖通过了《拉合尔决议》,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印度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
这一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印度教与穆斯林政治认同的彻底决裂,也为后来的巴基斯坦建国方案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与心理基础。
1946年8月16日,穆斯林联盟发起 “直接行动日”,局势失控。在加尔各答,短短三天时间,失控的局势便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10万人流离失所。随着暴力事件不断蔓延扩大,印度急速向内战的边缘坠落。
英国急于脱身,1947年7月通过《印度独立法案》,确定在当年8月15日正式终结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并将英属印度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

由对印度一无所知的希里尔・雷德克里夫划定的边界线,因忽视人口迁徙安全机制,导致1500万人跨越边境,引发大规模暴力冲突,超100万人丧生,1000万人无家可归。
同时,分治方案对东孟加拉文化结构的忽视,以及土邦自主选择归属的策略,为孟加拉独立和克什米尔争端埋下隐患。
克什米尔作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土邦,因其战略地位,在分治时成为印巴争夺焦点。1947年10月,英军撤离克什米尔后,印巴为争夺其控制权爆发冲突。经一年多争斗,在联合国调停停火,以实际控制线分占不同部分。
20世纪60年代,巴基斯坦不满印度控制更多克什米尔地区。当时印度刚在中印战争中失利,士气低落,而巴基斯坦获美国大量军事援助,装备现代化,军方信心大增。
1965年,巴主动挑起战事,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虽仅持续约一月,但激烈程度不输第一次。停火后,暴露出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依赖军事手段的结构性困境,也表明武力难换长期稳定。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因孟加拉独立问题而起。巴基斯坦对东部的压制引发反抗,大量难民涌入印度,印度以人道主义为由介入,战争以孟加拉国独立结束,巴基斯坦损失惨重,信心受挫。
此后,巴基斯坦国家安全战略转变,以抗衡印度为核心。1999年卡吉尔战争(第四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巴刚完成核试验,冲突引发国际警惕。
近两个月后,在美等国施压下,巴军撤退,印军重夺阵地。 不久,两起恐怖袭击使印巴关系再陷冰点。印度指责与巴境内组织有关,巴否认。
印进入备战,巴不甘示弱,双方陷入自1971年来最严重军事对峙,后在美俄调解下解除。巴意识到对抗危害,在全球反恐下打击境内恐怖组织,缓解印方指责。

2003年,印巴达成停火协议,次年开启全面对话。但2008年孟买恐袭,袭击者来自巴恐怖组织,印要求强硬回击,两国关系再度冻结。
此后印巴关系反复动荡,恐怖袭击、边境交火不断,使双方常回对峙。印巴关系脆弱,根源是克什米尔核心利益分歧,以及两国民众和政治体系中历史仇恨与身份敌意。
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急剧升级,双方从地面交火发展为导弹互攻与空中对战。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7日说,印度当天对巴方的空袭已致26人死亡,46人受伤。印度军方当天凌晨向巴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至少6处地点进行空袭,巴军随即展开反击并击落5架印空军战机。
巴基斯坦外交部谴责印度 “悍然发动战争”,违反《联合国宪章》,并保留 “自行选择时机和方式” 回击的权利。印度则通过驻美使馆,向美方通报行动细节,争取国际支持。

5月7日,军人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穆扎法拉巴德一处遭到空袭的地点查看损失情况。
对于印巴当下新一轮的外交危机而言,实现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依然是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漫长征程。印巴同根同源,却成77年宿敌,令人唏嘘。
【本文来源@周侃侃plus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