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发生了什么?伊朗从亲美变为反美,美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别看现如今的伊朗与美国势如水火,实际上伊朗与美国拥有一段蜜月期。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一举控制着中东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同时伊朗自身还是一个石油出口大国。美国的美元霸权就是与石油挂钩的,才能畅通全球流行数十年。
这些因素让美国看到了伊朗的重要性,并开始与其发展成伙伴关系。
1953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之下,亲美的巴列维王朝通过政变控制了伊朗,此后伊朗与美国也建立了同盟关系。特别是美苏冷战开始之后,美国一直将伊朗视为其在中东的坚定代理人,是遏制苏联在中东影响力的一把利剑。
美国为了增强伊朗实力,对其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和提供武器装备。正是有了美国帮助,伊朗经济在1960年至1970年之间实现了快速增长,伊朗工业化进程加快了脚步,特别是伊朗石油和化工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伊朗机械制造等领域不断向前发展,使得伊朗社会各领域都是欣欣向荣,伊朗人民安居乐业。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些伊朗民众开始效仿西方人的生活模式,伊朗开始逐渐西方化。
美国还为伊朗提供了一批F14战斗机、坦克、导弹等,让伊朗在中东的军事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美国甚至还专门派遣军事顾问帮助伊朗提升军事实力。
可以说,那个时期的伊朗和美国,建立的就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伊朗成为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之后,处处维护美国利益。即便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爆发战争,但是伊朗考虑到与美国的关系,那时对以色列还是十分客气的。
美国手握伊朗这张牌,如果好好加以利用,也不至于变成如今伊朗与美国反目成仇,美国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现如今美军与伊朗代理人胡塞武装打得不可开交,美国正在红海战场耗费上10亿军费打击胡塞武装,结果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
而伊朗与美国关系出现转折,则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表面下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一片欣欣向荣,实际上却暗藏各种社会矛盾。
巴列维国王推行“白色革命”,让大量伊朗农民流离失所,失去了耕种的土地。虽然此举让伊朗快速实现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需要进入城市务工,结果城市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突然涌入。
大量伊朗平民得不到生活保障,逐渐开始产生不满情绪。而伊朗国内此时则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巴列维王朝的权贵阶层和美国在伊朗境内资本家的奢靡生活,进一步刺激到了伊朗普通民众。
伊朗内部的腐败,再加上伊朗民众不愿意继续沦为美国的附庸,伊朗整个社会开始繁衍对巴列维王朝和美国不满的情绪。特别是一些伊朗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遭到了伊朗什叶派的强烈反对。
最终,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反对势力逐渐崛起,开始通过游行示威和罢工的方式反对巴列维王朝。1978年时,反对巴列维王朝的呼声达到了顶峰。
伊朗政府开始出动军警实施镇压,结果酿成惨案。此后,伊朗各地的游行示威并未被扑灭,反而是声势越来越大。当伊朗全社会陷入混乱之际,巴列维王朝才想到变革来继续维持统治,结果已经晚了。
美国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背叛伊朗这个盟友的决定。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坚定支持者。但是眼看巴列维王朝不行了,美国开始袖手旁观,美国还促使伊朗军队保持中立,结果巴列维王朝在失去美国和军队支持后,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被迫离开伊朗,开始了流亡之旅。
霍梅尼受到伊朗数百万民众支持,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组建伊朗临时政府。然而美国的态度并未赢得伊朗什叶派信任。霍梅尼一上任,就把美国列为了头号敌人,认为美国对伊朗实施了文化入侵,并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霍梅尼号召所有伊朗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制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这使得伊朗与美国关系急剧恶化。
一些伊朗学生甚至直接冲入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扣押了美国外交官和工作人员作为人质,要求美国将巴列维引渡回伊朗接受审判。在外界看来,伊朗扣押美国外交官这一事件才是两国关系恶化的真正原因。
此后,伊朗与美国矛盾不断加深,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