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旅游热催生民宿、群租乱象,小区居民的安宁由谁来守护?
在宜宾大力打造旅游城市的浪潮下,不少地段好、交通便利的小区都冒出了“住改商”的情况,而且越来越多。有些业主将房屋出租给专业民宿公司,有些则自己动手改成民宿,群租房也随之出现。这些行为看似为个人带来了经济收益,但实际上,是给小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大麻烦。

图源网络
先说群租房,可能原本三室一厅的房子,硬是被隔成五六个小房间,每个房间只能塞下一张床和一点生活用品,转个身都费劲。要是改成酒店或民宿,那就更夸张了,屋里被重新规划,每个小房间都得配备上洗漱淋浴空间。这么乱改,房子的结构被破坏,住的人也比正常多了好几倍,安全隐患一大堆。

图源网络
也有业主是把自家房子当成旅店,按天或者按短时间出租。虽然确实能满足一些游客的住宿需求,但《民法典》明确规定,住宅就是用来住人的,不能随便改成做生意的地方。现在小区里民宿越来越多,搞得小区不像小区,倒像是个大旅馆,居民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了。
小区群租房到底会给小区业主带来哪些危害?小编从历年来收到的一些投诉中总结了几点,也欢迎网友在评论区补充:
01
消防隐患增加,对于群租房及民宿的改造,势必会因房屋居住密度增加而新增用电用火量,以前几年翠屏区鲁家园“2.2”火灾事故为例,该起火灾因群租房内私拉乱接电线、消防通道被杂物严重堵塞,最终导致火势迅速蔓延,酿成惨剧。这个案例充分暴露出高密度居住场所存在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

02
一般民宿将住宅改造成日租房后,日均接待游客超十数名,节假日更是翻倍,小区电梯使用率和公共区域垃圾承载量都面临巨大压力。
03
群租房和民宿对于入住人员的信息采集一般都不规范,流动人口频繁进出,小区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04
部分房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私自敲掉承重墙等违规改造行为,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改造,完全忽视了房屋的安全性。
部分业主追求租金收益将住宅“商业化”,资本涌入民宿市场催生“短租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却牺牲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

图源网络
在群租房的安全隐患与民宿的经济价值之间,在业主权益与商业自由之间,需要划定清晰的红线。
政府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细化“住改商”相关法规,明确界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对于违规改造、未经利害关系业主同意擅自“住改商”等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住建、消防、公安等部门协同合作,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

图源网络
社区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反馈“住改商”相关问题。可以搭建沟通平台,促进民宿经营者与业主之间的交流,在保障业主权益的前提下,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利用大数据,对小区流动人口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入住人员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测。
在宜宾打造旅游城市的道路上,“住改商”现象带来的挑战需要用理性和智慧去看待、应对。只有平衡好各方利益,划定清晰的红线,才能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保障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安全,实现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和谐共赢。
图文来源:宜宾泡菜坛,致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