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有人提名关锋当总政主任,毛主席连连摇头,事后看出伟人高明
1966年那会儿,咱们的开国上将萧华,因为某些原因,不再担任全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个职位了。萧华啊,他在政工这块儿可是老手了,你看他之前的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都是这个岗位上的大腕儿,没有两把刷子,根本挑不起这担子。说到找萧华的接班人,军委里头有人提了个“风云人物”的名字,本以为毛主席会点头答应呢,结果主席一听,连着摇了好几下头,这是咋回事呢?
提到这个人,他叫关锋,现在一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他。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跟很多开国功臣比起来,关锋早些年并没有特别亮眼的军旅经历,所以那些喜欢研究军事历史的人,可能都没怎么留意过他。关锋是在1919年出生的,他在基层部队里搞过政工方面的工作,但一直以来都不是特别出名。一直到1956年,他得到了康生的推荐,在这之前,他最大的官就是中央党校下属的一个中级党校的副校长。康生和关锋都是山东老乡,而且两人都挺有文化的,有了康生的帮忙,关锋的职位就慢慢升上去了,六十年代那会儿,他还进了中央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导小组,手里的权力可不小。
但是话说回来,关锋当年可真不怎么受待见。他老是通过不停地给上面“递小纸条”来打压那些老干部,想往上爬。表面上看,他好像思想挺前卫,一心维护什么路线,其实啊,他那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在算计。像彭老总、少奇同志、邓公这些老一辈的领导,跟他基本没啥来往,可都被他一个一个地点名批评过。他表面上装得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其实心里头满是小九九。就说选军委总政治部主任这事儿吧,本来是个特别庄重的人事安排,结果有个军委领导看关锋那时候“火”,就跟毛主席提议说:“关锋这家伙思想挺有深度,干这个绝对没问题。”
伟人听完直摆手,苦笑回应说:这话题跑得可太远了!会写文章就等于思想深刻吗?我觉得他做个律师还行,但当不了法官。就这么简单几句话,足以显现毛主席挑人用人的独到眼光和决策智慧。关锋对哲学挺有研究,老爱就路线方针啥的动笔头,毛主席倒不是不用他,主要是欣赏他那支笔杆子。可话说回来,文章写得好就能当总政治部主任吗?关锋在军队里的资历太浅,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让他去中枢部门领导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简直是天方夜谭。
先不说别的,就从个人工作能力和特点上来讲,毛主席并不觉得一个“书生气”重的人能担得起那么重要的职位。怎么也得在实际工作中摸爬滚打一阵,才能挑得起大梁。那时候推荐关锋的军委领导,说白了就是在“碰运气”:他们觉得毛主席看重文人,就把关锋推了出来,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摸透主席的用人标准。而且,毛主席说关锋“能当状师”,这话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呢。总爱告别人状的人,自己就一定是清白的吗?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考虑,开国少将李德生被选定为新一任的总政治部主任。想当年,李德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而且他性格忠厚老实,做起事来稳稳当当,确实是当总政主任的合适人选。毛主席挑选人才,眼光那是相当毒辣。时间到了1967年,有个人叫关锋,他因为老是诬告老干部,还捣乱搞动乱,结果被隔离审查了。这家伙靠着投机取巧才爬上了高位,结果没多久就摔下来了,后来还被开除党籍,关了好些年,一直到2005年去世,都没能再回到政坛。很多人不知道关锋这个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关锋晚年基本上不出门,也不管外面的事情了,他自己也承认,当年是太想快点成功,做了不少糊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