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造假的荒诞样本:当男性成为子宫肌瘤"研究对象"

社会 05-05 阅读:31 评论:1

2025年5月4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引发网络争议。该论文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护士霍某静撰写,发表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月在线发表),其研究对象描述中存在明显矛盾:开篇明确“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但数据部分显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即男性患者占比高达65%。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男性因无子宫组织,理论上无法罹患此病。论文声称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确诊”,但男性病例的存在严重违背医学共识,引发对研究真实性的质疑。

霍某静身份为注册护士,非执业医师,其论文涉及临床诊断表述(如“确诊子宫肌瘤”)超出护士执业范畴。  

论文标注单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但该院妇产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以高标准的科研管理著称,此次事件暴露出学术审核漏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虽为国内唯一妇科内分泌专业期刊,但影响因子仅0.354(2023年),对明显矛盾数据未予核查即予发表,反映同行评议流程形同虚设。

记者通过国家卫健委系统确认霍某静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注册护士,无医师资质记录。  

医院回应称“暂不清楚情况,将进一步核实”,截至5月5日未提供具体说明。

网友质疑该论文可能涉及数据造假或学术不端,并呼吁彻查医院科研管理流程。部分评论指出,此类低级错误长期未被发现,暴露学术界“重数量轻质量”的积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在业内享有盛誉,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制定行业诊治标准。此次事件与其学术地位形成强烈反差,加剧公众对医学研究可信度的担忧。

该事件或触发以下连锁反应:

1. 期刊撤稿与学术追责;

2. 医院内部科研伦理审查机制整顿;

3. 对护理人员参与临床研究的资质与边界重新界定。

(注:本文综合自多篇报道,截至2025年5月5日,事件仍在调查中。)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