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过往,只说解放战争后期,杜聿明和白崇禧谁是国民党第一名?
今天来聊聊白崇禧和杜聿明吧!这两位国民党将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毫无疑问,两人绝对是国民党将领中的佼佼者。那到底谁更厉害呢?
要是比较两个人的一生,那是有些广泛了,也不便于对比。今天就抛开过往,把时间只定在解放战争后期。在这个时间段里,两人谁是国民党第一名?
先说说白崇禧。
1949年这个时间左右的白崇禧,据说手上有50万的重兵?要是白崇禧手上真有这么多兵,那毫无疑问,白崇禧绝对是第一名了。能掌握这么多人的将领,很难不厉害。
然而事实上,白崇禧根本就没有50万的重兵!都说白崇禧手握重兵,能和我人民解放军抗衡。然而他要是真有,怎么可能脆败的如此轻松?
仔细算算,白崇禧这时候手上的兵力绝对没有50万,实际掌握的只有4个兵团的兵力。而这4个兵团又有说法,不全是白崇禧的“私人财产”。
这4个兵团分别是1、3、14、19兵团。1兵团是陈明仁率领的,陈明仁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和白崇禧的关系可并不密切。而14兵团是宋希濂率领的,与陈明仁一样。
所以要是深究起来,其实白崇禧手上只有3和19两个兵团的兵力。3兵团是依托桂系基础发展的,桂系是白崇禧的“娘家”,自然可以调用。
而19兵团虽然也可以受白崇禧指挥。但是这19兵团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3兵团,主要是杂牌军和地方部队组建的。说罢了,站在那里吓唬人当肉盾用的。
所以白崇禧手上绝对没有什么50万重兵,真要算起来能让他指挥并且投入前线使用的,估计也就20万多一点罢了。所以单凭这一点,白崇禧是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名就有待商榷了。
手上的兵力不强大,那白崇禧的指挥战术怎么样呢?且看接下来白崇禧是如何与我人民解放军斗法作战的。在渡江战役中,国民党在长江沿岸布下防线。
防线主要分为东西两条。东线是汤恩伯带着45万人防守。但是这汤恩伯能力并不出众,部队战力也一般,所以不足为惧。西线是白崇禧带着40个师防守。虽然兵力不如东线多,但却是真正有能力的。
于是,我人民解放军将目光直接放在了西线的白崇禧身上。为了克制白崇禧,东野调来了12万人来帮助中野华野。调来的人中,有43军的肖劲光,还有40军的韩先楚,足可见要拿下白崇禧的决心。
面对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白崇禧也是压力很大。或许,白崇禧确实聪明,看出了接下来的局势变化。于是在一直未做正面对抗,而是趁机回撤,说什么也不打起来。
这倒是让肖劲光等人感觉到很是奇怪,这白崇禧怎么忽然这样怂了!而白崇禧也是有想法的,他看出来自己和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是对抗不过的,于是回撤到长沙,希望去联系到陈明仁和程潜等人,加强力量。
然而白崇禧的心思落空了,陈明仁和程潜在我共产党的联系下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了长沙。这直接打破了白崇禧联合力量的希望。不管白崇禧如何劝阻,也是无用。
然而更绝望的还在后面。河南省主席张轸也宣布了起义,这让白崇禧彻底没了力气和手段。当然,白崇禧要放弃也是不可能的,他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人。
于是,白崇禧改变战术,朝着南面撤退,意在引诱人民解放军到衡宝线上与他斗法。没想到白崇禧还真是有点计谋,居然真的咬住了东野的钟伟所率领的师,予以了重击。
为了营救钟伟,丁盛率部与白崇禧作战。然而白崇禧早就看出了丁盛的心思,居然也成功咬住了丁盛。不过白崇禧咬住已经很艰难了,想要吞下是不可能的。
而丁盛等人死死拖住白崇禧,硬是等来了东野主力。最终,白崇禧被击败了。有一说一,咬住钟伟丁盛,白崇禧打的不错。不过这也是他军事上的回光返照了。
再来说说杜聿明。
要是说资历或者级别的话,杜聿明确实比不上白崇禧,这是实话,也没什么好回避的。不过要是说解放战争后期的表现,杜聿明和白崇禧可不一定谁更好!
就拿1948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的淮海战役来说。淮海战役是一场大战,这一点,我人民解放军知道,国民党自然也是知道的。
我共产党这边,已经有了主将粟裕。而粟裕在打完济南战役后,也很快联系毛主席,开始策划起来关于淮海战役的计划和决定。而国民党这边,自然也需要尽快找一位主将。
确实,国民党接连败退,在山东的局面越来越难看,徐州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这时候,确实必须要有一个能压阵的人来上任徐州“剿总”司令一职。
选谁呢?蒋介石选择了杜聿明。当然,可能会有很多人说了,杜聿明是黄埔一期,也是蒋介石的嫡系,选择他也有可能是因为亲近而已,和能力又有什么相干?
那试问,如果仅凭亲近信任就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杜聿明,蒋介石能相信吗?更多的一定是因为杜聿明的能力出众。毕竟此时国民党存亡之秋,蒋介石还是很知道要找一个靠谱的人的。
而杜聿明也没有辜负蒋介石的信任,上任徐州“剿总”司令一职后,立刻开始深究起来如何扭转当前局势。很快,杜聿明便首先瞄准了对手:
华野。
华野的力量毋庸置疑,杜聿明知道必须要咬下华野一口,让它受点伤才行。于是杜聿明当即下令组建机动兵团,趁着华野刚打完济南战役正在鲁西南补充,去咬他一口,歼灭其一部力量。
当然,除此之外,杜聿明还表示咬一口华野不够,也要尽量避免华野与中野合并,增强力量。为了避免其合并,杜聿明准备联系华中的“剿总”兵力,让它去半路咬住中野。
杜聿明的计划,与蒋介石完全是背道而驰。早前,蒋介石的计划一直都是夺取大城市,甚至不惜安排大部兵力出动,真是耗时间又浪费兵力,还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
如今杜聿明的安排,则是彻底放弃了这一点,转而寻找机会希望打一些突袭意味的歼灭战。不一定非要吃下多少兵力,咬一口就可以。这样一来,也能让对方部队伤了元气。
真是好计谋!甚至不得不说,杜聿明的想法很像豫东战役时候粟裕的想法。粟裕也是敢于放弃重要据点和大城市,更专注于吃下敌人部队主力,歼灭其一部兵力,给予打击。
然而,杜聿明的这种想法,根本不被接受。甚至杜聿明的上级刘峙是认为杜聿明有点摆烂了,没打算好好安排布置计划。随后,杜聿明因为各种原因被调离徐州,前往东北战场作战。
这样看来,就说1949年这个时期,白崇禧的表现是要好于杜聿明的!毕竟白崇禧确实咬住了钟伟和丁盛,还咬下了一块肉,真是给了我人民解放军不小的打击。反观杜聿明,没什么战绩。
但是要说计谋,那毫无疑问杜聿明是强于白崇禧的。白崇禧一直没什么办法,只能回撤找机会。而杜聿明更多的是选择主动出击,甚至安排布置真的是很不错,只是没实现罢了。
谁是第一名,相信大家心中有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