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劳动者致敬,同情劳动者的8首诗,作为中国人,这些诗不可不读

推荐 04-30 阅读:72 评论:0

描写劳动者不易的8首诗,作为中国人,这些诗不可不读

我们都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但自古至今的底层劳动者们,所受的苦难却是令人不敢直视。

为何呢?读完本文中的这8首诗就明白了,这些诗描写了劳动者的不易,透出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读来令人心有戚戚焉。

第1首 宋朝张俞的《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张俞借蚕妇之眼,揭露社会分配的不公。诗中“泪满巾”的细节直指劳动者被剥削的悲剧,末句以“罗绮者”与“养蚕人”的对比,批判阶级压迫的尖锐。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如匕首般锋利,直击人心。

第2首 唐朝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以七律形式刻画战争背景下寡妇的悲惨生活。

该诗描写生动,层层递进,末句“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彻骨控诉,揭示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的本质。

全诗充满对苛政的愤怒与对弱者的深切同情。

第3首 宋朝梅尧臣的《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用四句二十字构建了触目惊心的阶级对比。“陶尽土”与“无片瓦”的劳动者,“不沾泥”与“居大厦”的剥削者跃然纸上,形成强烈反讽。

此诗如投枪匕首,直指宋代社会贫富分化的痼疾。

第4首 宋朝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通过食客与渔者的对比,展现劳动风险与享受的割裂。

诗中“一叶舟”与“风波里”的意象组合,既赞美渔者勇气,又暗含对忽视劳动者付出的社会风气的批评,体现士大夫的民本思想。

第5首 宋朝郑獬的《采凫茨》

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

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

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

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

郑獬以采荸荠农妇的视角,揭露官仓腐败。

“十指流血”与“群鼠肥”的对比极具冲击力,将批判矛头直指官僚体系,展现宋代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6首 唐朝聂夷中的《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聂夷中用“剜肉补疮”的比喻生动地揭露农民被迫预卖产出的惨状。结尾对君王的“光明烛”之愿,既含讽刺又怀希望,展现诗人复杂的救世情怀,堪称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典范。

第7首 唐朝于濆的《田翁叹》

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嗟。

不见千树桑,一浦芙蓉花。

于濆通过老农视角,展现土地兼并的残酷现实。

桑田变荷塘的意象变迁,暗示农业文明被享乐文化吞噬的悲剧。此诗以平实语言道出盛世背后的民生凋敝,发人深省。

第8首 唐朝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此诗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对比手法展现农民丰产却饿死的荒诞现实,暗讽赋税剥削。

全诗用语凝练,情感沉痛,和“锄禾日当午”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悯农诗的巅峰之作。

同情、怜悯劳动者的8首诗分享完了,这些诗既有对劳动价值的礼赞,更有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诗人们以诗为史,用文字镌刻了中华民族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

朋友们,欢迎欣赏好诗,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精彩的劳动者之诗?欢迎分享高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