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咋回事?为何给曾国藩巡抚之职 7 天就反悔
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曾国藩可谓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咸丰四年,一纸诏书,好似给苦战中的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 朝廷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权职位啊,湘军上下那叫一个欢欣鼓舞,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谁都没料到,这看似美好的一切,仅仅七天后,就如同梦幻泡影般破碎了。
话说曾国藩得到这个职位,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当时他正为母亲守孝,本已辞去官职在家丁忧。可太平天国起义闹得太凶,朝廷没办法,征召他出山主持团练。曾国藩呢,虽说有了自行筹钱缓解湘军财政压力的机会,可他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在丁忧期间担任实职,于礼不合。于是,纠结再三,他还是提笔写下了请辞的折子。
嘿,您猜怎么着?这奏折刚送出去,还没到京城呢,咸丰帝的第二道圣旨就风风火火地来了:曾国藩着赏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毋庸署理湖北巡抚。得嘞,这才当了七天挂名巡抚的曾国藩,在战场上立下大功,就这么被咸丰帝轻描淡写地给 “打发” 了,几乎无功无赏。这事儿可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当时太平天国势头正猛,朝廷的八旗军和绿营根本不是对手,好不容易出了个曾国藩,带出了湘军这样能打的队伍,皇帝为啥不重用呢?
咸丰帝在圣旨里倒是给了俩理由。一是说曾国藩是个大孝子,肯定会请辞;二是湘军还要挥师东进,去攻打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到时候曾国藩不在湖北,这巡抚还咋当?但咱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理由站不住脚。曾国藩虽说不好意思在丁忧期间担任实职,可按古代礼仪,朝廷有大事,是可以夺情起复的。太平天国都快把清廷的 “命根子” 给断了,这还不算大事?既然让曾国藩带兵,就该给他实权,遮遮掩掩的算怎么回事儿。
再者说,后来湘军攻下天京,曾国藩也没去前线。就算他担任巡抚不在湖北,还有布政使、宣政使处理政务呢,又不用他天天坐堂办公。后来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总督府还在太平天国手里的天京呢,也没见朝廷担心他不能行政啊。
其实啊,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湘军攻下武昌、汉口重镇时,清廷终于听到了久违的捷报,咸丰帝那叫一个高兴,大笔一挥就给了曾国藩实权。可他还没高兴多久,就被大臣们泼了一盆冷水。即将退休的大学士祁寯藻就跟咸丰帝说:“曾国藩只是个在籍官员,没兵没权,可登高一呼,响应的人却多得很,这恐怕不是啥好事儿。” 这话可算是点醒了咸丰帝,朝廷里还有不少人跟祁寯藻想法一样呢。他们怕啥?怕汉人掌兵啊!曾国藩一介布衣,就能拉起大旗抗衡太平军,要是哪天坐大了,调转枪头对付清廷,那还不得把朝廷给掀了?再加上咸丰帝本来就格局不大,这么一琢磨,就做出了反悔这让人笑话的事儿。
从这以后,咸丰帝还多次偏袒满人,想着让满人去摆平太平天国,可不能让湘军抢了功劳。但他没想到,太平天国那么厉害,更没想到满人已经衰弱成那样了。最后没办法,他还得把希望都寄托在曾国藩身上,授予他更大的官职。
这事儿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咸丰帝的小心思,也让我们看到了晚清官场那复杂又微妙的局势。曾国藩的遭遇,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要是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就赶紧点赞关注,更多精彩历史故事,等着您来发现,祝您财运亨通,一路发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