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马丽的努力,才懂为何叫《水饺皇后》,导演刘伟强这次有心了

推荐 05-02 阅读:45 评论:0

这个51档,说起来热闹,但也感觉很冷清。

国内外电影,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目前来说,表现最好的当属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

对于这部电影,很多人会第一时间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她就是水饺皇后?

看完电影后,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其一,这是关于母亲,关于母爱的电影,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被现实和命运打败后,坚强站起来的故事。

其二,这是一段特殊时期的特殊故事,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伟大祖国的磅礴变迁。

其三,更深层来讲,电影不仅是讲述臧健和的故事,还是讲述两地人民血溶于水的情感羁绊。

今天,就从这三个视角,我们去电影里一探究竟。

一看——伟大母亲的侧写。

故事发生在1977年,臧健和(马丽 饰)带着两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去香港投靠丈夫。

令他没想到的是,丈夫早于其他人在泰国成婚。

言下之意,要么忍气吞声继续过日子,要么自己主动离开。

面对无情的丈夫,臧健和没有大哭大闹,反而是异常的坚强。

她静静地看着对方,说出了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你记住,不是你丢下我们,是我们不要你!”

可是,摆在她面前的首要问题,那就是在香港这个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语言还不通该怎么生存。

接下来,就是她的创业史。

臧健和在餐厅干过服务员,做过临时工,帮人洗过车......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香港没有地铁,维港上的船运成为了主要的交通方式,导致码头人流聚集。

于是看准了这个商机,臧健和拿着500块港币,自制一辆木头推车,开始了推车上的卖水饺生活。

最终,通过不断的改良,臧健和的水饺非常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便取名为——湾仔码头。

说句题外话,七哥我生活在广州,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吃湾仔码头的水饺。

几乎这个牌子的每一种口味,家里冰箱里都天天备着。

二看——时代背景下的祖国母亲。

细心的观众,应该注意到了电影有几处关键的时间点。

分别是1977年、1982年、1985年、1991年等等。

1977年,是臧健和来到香港的时间。

当时的香港,生活着来自各地的人民,人口组成也非常复杂。

然而,恰好是不同人群的口味差异,以及复杂的人口组成,给臧健和卖水饺带来了一份发展的机遇。

比如,在片中谷德昭饰演的本地顾客,初次尝试臧健和的水饺,觉得皮太厚吃不习惯。

后来,臧健和改良了饺子皮,没想到第二次就收获了认可。

紧接着,时间来到了1982年。

1982年,香港回归的谈判,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的臧健和,也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谈判。

随着湾仔码头饺子生意越做越大,她开始与外资合作,准备将品牌推向世界各地。

这里不难看出,小人物和国家的发展,有些时候是同轨相连的。

时间又来到了1985年。

对于很多在香港生活的人来说,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抉择。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移民国外,而臧健和却选择祖国,等待着回归的那一刻。

所以,从臧健和的身上,能够看到祖国这几十年的变迁史。

三看——两地人民的情感羁绊。

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在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被丈夫抛弃后的臧健和,遇到了第一个贵人包租婆红姐(惠英红 饰)。

两个女人惺惺相惜,不仅帮她照顾孩子,还低价提供住的地方。

还有那个乐于助人的糖水伯(袁富华 饰)。

不仅手把手教臧健和摆摊,还私下帮她买摊车,帮她一起叫卖。

等臧健和事业有成后,为了感谢糖水伯,承诺要帮他养老。

更有那个凶神恶煞的黑帮大佬(吴志雄 饰)。

本来,找臧健和要摊位的保护费,却被她拿着刀据理力争的拒绝了。

看着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坚强谋生,让黑帮大佬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最后,不仅没再要过保护费,而且还帮衬她的生意,一口气定了几百个水饺。

不难发现,《水饺皇后》中没有恶人这一设定。

即使外表看上去凶神恶煞的人,内心深处依然保存着那份善良。

没有人在臧健和落魄的时候去欺负她,反而是想尽办法去帮助她。

这背后除了让人看到了人间情暖,更多的是两地人民那剪不断的、血溶于水的情感羁绊。

用电影中的那句话来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总的来说,《水饺皇后》像是一部人物传记,但又不仅仅只是一部人物传记。

它的故事充满了人间烟火,让观众看到了人间情暖。

在我看来,整部电影就像“水饺”一样,外表看上去平淡无奇,内里却装着很多意想不到的“馅”。

只有细品,才会发现不同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