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贺炳炎以准兵团级授上将,廖汉生:他是具有代表性的战将
1955年,上级为55位将领授予上将军衔,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是贺炳炎。其他将领是正兵团级、副兵团级,而他只是准兵团级。
我们知道43位副兵团级里,只有19位授予上将,22位授予中将,1位授予少将。23位副兵团级还没有成为上将,准兵团级怎么就成为上将?正常情况下,准兵团级对应的是中将,还有3位被授予少将。
授军衔主要看军级,资历、战绩、贡献,还有一项特殊“山头”。部队是由不同大小山头组成,要给予照顾。
红2方面军是由2军团和6军团组建而来,实际上2军团是最具有代表性,是贺老总一手发展起来的部队,6军团过去是中央苏区部队,作为先遣部队与2军团会师。
红2军团过去也是将星如云,因内部与外部原因使得将领凋谢,贺炳炎是从战士一步步打出来的。战斗到抗战之前,二军团的将领中,比他资历老的也就是卢冬生和在苏联的许光达。
解放战争初期,卢冬生牺牲,许光达后被评为大将。在上将当中,也需要一位将领代表2军团以及红二方面军。
2军团走出的将领,被评为副兵团级除廖汉生,还有成钧,解放战争在三野担任兵团副司令。
成钧军级也高于贺炳炎,可他参军晚一点,而且在土地革命时期只是团职,而贺炳炎是师职。成钧是在抗战时期组建成长起来,解放战争时从纵队司令改为军长,解放后担任兵团副司令。
贺炳炎的老搭档廖汉生说:贺炳炎虽然比我小1岁,1932年他成为团长时,自己当游击队员。1933年自己参加红军,俩人后来多次搭档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有,俩人搭档20来年,资历比我老,职务过去比我高,负伤长达13次。
他战功赫赫,称得上二方面军一位有代表性的战将。
实际上,二方面军不仅照顾贺炳炎,也照顾许光达。许光达资历高于贺炳炎,但在1934年离开去苏联,到抗战中期才回来。解放战争时虽然担任兵团政委,可比起功劳,张宗逊、王震不仅比他职务高,贡献也大,被评为大将,是考虑代表二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