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啥跟你不亲?这3个信号小时候就有,别等长大才后悔
“我家孩子小时候可黏我了,现在连微信都不回!”
"我每天起早贪黑,都是为了孩子,可TA怎么越来越冷漠?"
"小时候天天黏着我,现在连话都不愿意多说一句……"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长大后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却不知道这种疏离,其实早在童年时期就有迹可循。
就像邻居家晓妍,5岁就被夸“懂事”:自己吃饭、自己玩,从不缠着妈妈。
可这份“懂事”背后,是多次她从幼儿园哭着回来,妈妈边刷手机边敷衍:“小朋友闹着玩而已,别矫情。”
后来晓妍也不爱在妈妈面前哭闹,长大后,母女俩也越来越像合租的陌生人。
小书虫妈妈看了一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
63%的孩子认为父母“根本不懂我”但91%的家长自评“非常了解孩子”这30%的认知差,就是未来亲子裂痕的导火索!
孩子的疏远不是突然的,而是慢慢形成的。我想起心理学教授李玫瑾那句话:“亲子关系银行,小时候不存钱,长大就取不出利息。”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三个信号,说明孩子正一步步与你疏远,你就要引起重视了,免得等长大后才后悔。

一、抗拒与你亲呢
晓妍妈曾和我诉苦:“想亲她一口,她扭头就说‘妈妈口水臭’;想搂着讲绘本,她立马钻到小桌子底下。”
其实孩子抗拒亲昵不是“长大了害羞”,而是心里筑起了墙。就像小狗被踩疼尾巴后,下次见你抬手就躲——TA在用身体说:“靠近你会受伤。”
二、 拒绝与你深度交流
上小学的晓妍经常发呆,妈妈问“学校开心吗?”,永远只得到“嗯”或者“忘了”。直到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总一个人吃午饭,妈妈才震惊:“她为啥不告诉我?”
因为——当孩子第一次举着心里话敲门,你却嫌她吵嫌她烦,不把她放心上,后来她就把钥匙扔了。
三、漠视你的关心与付出
早晨精心准备的卡通饭团,晓妍看都不看;下雨天追着送伞,她头也不回冲进雨里。
这不是“独立”,而是孩子用冷漠告诉你:“我不再期待你的爱了。”就像我们不会对电梯里的广告多看一眼,因为默认那与自己无关。

如果你发现亲子关系已经出现疏远,你也不用太担心,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小书虫妈妈教你用三招把娃“暖”回来。
1. 先扒拉自己身上的问题
孩子躲你,是不是你总说“忙完这阵”?孩子沉默,是不是他说话时你老打断?
像我曾经边改稿边应付儿子“妈妈你看我画的恐龙!”,头也不抬说“好看”,结果他整整一周没再拿画笔。
后来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认错:“妈妈上次没认真看,你能再画一次吗?”他扑过来搂住我脖子的力道,让我鼻子发酸。
2. 每天15分钟亲子聊天
不必搞什么盛大仪式,接孩子放学路上关掉车载音乐,认真听孩子说说“小美今天不和我玩”的“废话”;晚饭后一起瘫沙发上看动画片,别急着纠正“坐直对眼睛好”。
心理学家说:孩子记住的不是你陪伴多久,而是那些“你眼里只有他”的瞬间。
3. 投其所好 ,与孩子共乐
我同事悦悦发现女儿爱画画后,每周六上午雷打不动变成“母女艺术课”——俩人在旧衬衫上涂鸦,颜料抹得满脸都是。
有次女儿突然说:“妈妈,其实幼儿园那次…是明明抢我玩具还推我。”看,当孩子觉得和你在一起安全又有趣,心门自己就打开了。

小书虫妈妈心里话
写到这里,小书虫妈妈想说,其实,所有“突然不亲了”的孩子,都像被漏浇水的盆栽——小时候蔫了你不当回事,等枯黄了才着急。
亲子关系最残酷的真相是:他小时候你怎么“养”他,他长大就怎么“养”你。这里的“养”,是他给你多少走进内心的机会。

你家娃有这些信号吗?或者你有什么“破冰”小妙招?评论区等你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