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省:从“塞北扛把子”到查无此省,它到底经历了啥?

历史 04-30 阅读:4 评论:1

1936年地图

家人们,今天咱来唠一个“查无此省”的冷知识——绥远省!这名字现在听着陌生,但当年可是塞北四省里的“土豪大哥”,结果建国后说没就没了,直接并入内蒙古。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省咋混到“寄了”的结局?

一、出身寒微?不,人家是“山西分晋”的产物!

绥远省的前世,得从清朝说起。那时候的呼和浩特还叫归化城,旁边有个乾隆建的绥远城(主打一个“绥靖远方”),后来俩城合并成归绥,成了山西的“小老弟”——归绥道。

结果到了1914年,袁世凯一拍脑门:“山西你管太宽了,绥远这地儿老子要单干!”直接划出山西,搞了个绥远特别区,后来1928年升级成省,省会就是归绥(现在的呼和浩特)。

綏遠省政府官員任免

说白了,这省就是民国版行政区划整活,为了防蒙古分裂+方便军阀割据。阎锡山的晋绥军听过吧?山西+绥远=老阎的快乐老家!

二、抗战高光:百灵庙一战封神!

别看绥远省后来凉了,当年可是抗日硬骨头!1936年,傅作义带着绥远军在百灵庙暴打日军,直接打出了“绥远模式”(全国捐款支援,老蒋都蹭热度发贺电)。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日军占领归绥,搞了个“蒙疆伪政府”,省会被迫迁到陕坝(今巴彦淖尔)。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搬回来,结果没蹦跶几年,1949年和平起义**,直接跟了共产党。

三、为啥被撤销?官方理由VS真实原因

1954年,绥远省突然被“除名”,并入内蒙古。官方说法是“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但咱老哥觉得,真相更扎心:

人口太少:全省就200多万人,还不如河南一个市,GDP全靠河套种地和包头挖矿,穷得叮当响。军事buff过期:建国后边疆稳了,塞北四省(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集体失业,直接打包送走。给内蒙古“送温暖”:内蒙古当时地盘小得可怜,首府还在张家口(河北人:??),合并绥远后,呼和浩特上位,直接变身首府,内蒙古瞬间变“大款”。

说白了,绥远省就是“工具省”——需要时拿来挡枪,和平年代立马卸磨杀驴。

四、遗产去哪了?包头钢铁、呼和浩特全靠它!

虽然省没了,但绥远省留下不少“家底”:

包头:当年绥远的工业扛把子,现在成了内蒙的“钢都”。呼和浩特:从归绥改名后,靠着绥远省会的底子,混成内蒙首府。河套平原:“塞上江南”的名号,全靠绥远时期打下的农业基础。

最骚的是,山西人至今还在呼和浩特“称霸”——口音、饮食和山西一模一样,走西口的后遗症了属于是。

结语:查无此省,但江湖仍有传说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连“绥远”俩字都没听过。但当年那些晋绥军老兵、河套老农,估计还能嘬着旱烟念叨几句:“当年的绥远省啊……”说到底,行政区划就像版本更新,一代版本一代神。绥远省这波啊,属于“功成身退”,虽然名字没了,但它的故事,永远焊在内蒙的身份证上!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30 18:24:54

    这是没了吗?这是扩张后改名[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