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健在的大将夫人,养育8个子女皆是栋梁,一百岁高龄至今在世

国际 05-06 阅读:14 评论:0

罗瑞卿大将这辈子写了二十多首诗,但很少像这首诗那样专门写给他的夫人。前两句简短有力,把夫妻俩怎么相识相爱都说清楚了。后面的两句呢,则是简单讲了下他们一辈子为了革命事业拼搏的经历。

罗瑞卿大将在1978年因为生病去世了,没能和妻子郝治平一起走到白头。不过,他们俩生的八个孩子都很争气,继承了爸妈的好品质,在自己的行业里都干出了成绩。现在,郝治平同志身体还挺硬朗。

【前往延安救国抗日】

郝治平1922年在河北的一个平常家庭里呱呱坠地,家里件不算好,但老爸特别疼爱这个既聪明又好看的闺女,早早地就琢磨着让她去上学读书。

那时候,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不久,到处领着农民和工人搞活动。再看看国内,军阀们打得不可开交,好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连基本生活都没保障,生命安全也时常受到威胁。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说是把全国都管起来了,但实际上,国民党里那些反动的大佬们,从那时候起就掌权了。大地主、老官僚,还有资产阶级,他们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停地压榨老百姓。

1931年以后,日本军队打进了东北,可国民党却采取了不反抗的办法。结果,东三省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丢掉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1935年那会儿,日军又琢磨着往南打,想搞个“华北五省自治”的阴谋。咱们中华民族那会儿可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国民党那边呢,还是坚持着那个“要想对外抵抗,先得把家里摆平”的老一套。

日军没遇到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就一个劲儿地往前打,没多久就快要打到开封了。正好那时候,郝治平在开封女子第一师范念书,她还是临漳县唯一一个考上开封学校的女孩子呢。

在这么个要紧的时刻,待在开封上学可能凶多吉少,不少没武器的百姓都赶紧跑了。可郝治平不打算逃,她心里明白,要是大伙儿都躲着日军不走,那国家可就真完了。

我虽然只是个女子,但谁说女子就一定比男人差呢?郝治平心里特别崇拜花木兰、穆桂英这些女中豪杰。既然她们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那我为啥就不行呢?

郝治平跟几个想法一样的年轻人聊起抗日的事,大伙都觉得,单凭自己这点力量,根本不算啥,得加到更大的队伍里去,这样才能使劲儿。

那到底该加入哪个阵营呢?现在,国民党掌管的国民政府,在中华民国里头势力最大,他们还自称是唯一正宗的政府。

郝治平和众人一番合计后,都同意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行列。虽然那时候,国民党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不抵抗的样子,而是跟共产党站到了一起,共同对抗日本鬼子。

在开封女子第一师范念书那会儿,郝治平也听到了不少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事情。她心里直犯嘀咕,怕他们还是老样子,立场不稳,没法儿一门心思抗日。

看看共产党那边,他们之前一直被国民党追着打,吃了不少亏。可当日本鬼子来侵略中国时,共产党第一个站出来,发了个“八一宣言”,喊话大家别内斗了,得一起对付日本鬼子。

还没等到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共产党就已经有了动作,他们派了杨靖宇他们一行人到东北,去组建游击队,跟日军打起了游击战。

共产党的那些举动,真的让郝治平等人感到非常吃惊。1938年初,她们几个来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大本营和指挥中心。其中,郝治平是年纪最小的,才16岁。

【抗大学习结识罗瑞卿】

组织上见到郝治平等人,真是打心底里高兴。不过,因为郝治平年纪还小,正该上学的年纪,所以他们就让郝治平去了陕北公学继续深造。没多久,郝治平就成了一名真正的党员。

后来,追求上进的郝治平被安排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深造。那时候的郝治平,心里明白抗大是为了培养抗日人才而设的,可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那儿遇见将来的另一半。

在抗日红军大学那会儿,毛主席是教育委员会的头儿,罗瑞卿呢,就是抗大的二把手,副校长。可话说回来,郝治平和罗瑞卿那会儿还不认识,毕竟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副校长,另一个才刚刚迈进校门,是个新生蛋子。

到了1940年那会儿,郝治平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中国人民抗日大学总校第六期女生队的副指导员,这才有了机会和罗瑞卿认识。

那时候,抗大的队伍由郝治平带着,碰巧撞见了罗瑞卿。郝治平心里清楚,罗瑞卿就是她的上司,于是很顺手地给他敬了个礼。不过呢,她并没有打算过去跟他聊天。

罗瑞卿瞧见郝治平,虽然年纪轻轻的,但身上那股子女将军的气派可不小,于是他主动凑上前,乐呵呵地打听:“你是哪个部门的啊?平时都做些什么工作?能告诉我你的名字不?”

要是别人被领导问起话来,不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就是紧张得不知所措。可郝治平呢,他稳稳当当地回答了罗瑞卿的每一个问题,脸上一点多余的表情都没有,答完就直接走人了,一点也没想多聊的意思。

罗瑞卿真是没想到,这位女同志不光个子挺拔,连志向都如此高远,着实让他惊讶。说起来,他们也不是头一回打交道了,早在1938年,抗大搞慰问演出那会儿,他们就已经碰过面了。

那时候,郝治平也加入了慰问演出的队伍。因为她个子比别的女同志要高些,所以就让她扮演男工人,反串了一下。她们的表演真的很棒,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人的注意。

那时候,罗瑞卿也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这场表演。但挺可惜的,他对郝治平没啥印象,既不记得她的名字,也没看清她的长相。他就觉得,队伍里的这些文艺能手演得挺好,能给大伙儿鼓劲加油。

因此,这次他俩能碰上,真的是挺有缘分的一件事。不过呢,由于他俩身份不同,所以在头一回见面时,并没那么多能聊到一块儿去的话题。

1940年那会儿,因为抗日战争形势需要,罗瑞卿离开了抗大,被安排去了前线,当上了八路军野战部的政治主任。另一边,郝治平也因为工作干得出色,被上面看中,调到了中央北方局党校,继续去学习提升。

郝治平现在正值十八岁的青春好时光,但她还是一门心思扑在革命工作上,没顾上谈情说爱。她可能觉得还没遇到那个对的人,毕竟这些年她已经收到了不少干部的追求信。

郝治平本人倒是不慌不忙,可她的老同学好朋友杨济清却为她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杨济清总想在队伍里给郝治平找个靠谱的对象,一直留意着呢。

当杨济清察觉到罗瑞卿对郝治平有好感后,就开始使劲儿往一块儿拉他俩。他老邀请他俩来家里玩,时间长了,罗瑞卿和郝治平也就慢慢熟悉了。

后来,在黄昏时分的村庄小径上,人们常能看到他们俩边走边聊,笑得挺开心。时间一长,两人相处久了,心里都确定了对方,打算把关系往更深一层发展。

那时候,郝治平正在北方局党校进修,心里头还没琢磨好马上成亲这事儿。罗瑞卿一看就明白了,挺通情达理地说,不如等郝治平学业完成了,咱们再办婚礼。

郝治平原本以为罗瑞卿满脑子都是革命,对浪漫一窍不通。可谁承想,她刚毕业那天,罗瑞卿就急着跟她把婚礼给办了,好像一刻都等不了。这事儿一看,罗瑞卿是真的特别喜欢她。

4月3号这天,郝治平刚毕业,党校的朋友们就围着这位即将成为人妻的她,一块儿去了罗瑞卿专门为她布置好的新家里。

他俩的婚礼办得特别朴素,没戴花,也没穿新衣裳,连迎亲的花轿都省了。村里人见了,都觉得挺稀奇,但在那个革命的时候,这事儿倒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另外,那时候正处在抗日战争期间,罗瑞卿并不想搞得太过隆重,所以也没跟几位熟悉的领导说。但他也不想委屈了郝治平,就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些难得的美味。

在那个啥都缺的战争时候,罗瑞卿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郝治平心疼老公,看他特地给自己弄了鸡汤和鸡肫,说啥也不肯一个人吃,硬是要跟罗瑞卿一起分享。

【一起走过艰苦岁月】

可是,夫妻俩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到了1942年,郝治平刚生完孩子不久,就撞上了日寇的大扫荡,部队没办法,只能赶紧撤走。

不过现在是冬天,郝治平刚生完孩子没多久,身体还很虚弱。就算她能硬撑,可孩子出生才11天,也得跟着受罪。夫妻俩都担心孩子熬不过来。

那时候,小孩被交给了一个通讯员,他让孩子躺在木筐里背在背上。尽管孩子被包得严严实实的,看起来好像能挡住冷风,但郝治平和罗瑞卿夫妻俩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毕竟孩子还那么小呢。

郝治平心里头直痒痒,想瞧瞧木筐里孩子咋样了,可他又琢磨着,不能耽误了队伍赶路。这一路风雪交加,连个躲的地方都难找,要是因为自己这一时好奇,再把孩子给冻着了,那可咋整?

带着这种纠结的心情,郝治平没办法,只能继续跟着队伍走,心里默默祈祷孩子能平安无事。另一边,罗瑞卿找了块油布把木筐遮好后,转身又去指挥部忙活着反“扫荡”的事儿了。

走了好一阵子,总算是到了一个小村子。郝治平连忙从通讯员那儿接过那个木筐,到了老乡家里头,他轻手轻脚地打开木筐,然后把孩子给抱了出来。

这时候,孩子已经冻得全身青紫,连哭的力气都没了。郝治平心里头猛地一沉,就像被扔进了冰窟窿,她最怕的事儿到底还是来了。

郝治平那时候脑子乱糟糟的,都快懵了。这时候,把房子租给他们的那位老乡走了过来,好心劝慰了她几句。接着,老乡把孩子抱起来,轻轻地放到炕上,慢慢地给孩子揉着胳膊腿儿。

在老乡那热乎乎的手掌安抚下,小家伙终于哇哇大哭起来。郝治平一直提着的心,这时也放回了肚子里,他赶忙上前,紧紧抱住孩子,跟着也流下了眼泪。

但是经过这次意外,郝治平和她的老公罗瑞卿都深深意识到,要是还带着小孩子一起干革命,恐怕迟早会惹出大麻烦,到时候可就收不了场了。

对郝治平和罗瑞卿来说,孩子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看看现在的处境,还有以后等着他们的革命斗争,他们俩得做个决定,得继续去干他们心里头那件大事——革命事业。

后来,郝治平和老公罗瑞卿一合计,决定把娃留在安全的地方,托付给村里的乡亲们照看。这样一来,他们俩就能全心全意地去打仗了。

解放战一打完,郝治平就跟着老公去北京上班了。那时候,罗瑞卿被毛主席看重,让他当上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的头一任部长,这可是对罗瑞卿极大的信任呢。

不过呢,罗瑞卿在公安部那会儿,因为工作起来太拼命,经常就把陪家人的事儿给忘了。特别是到了那些个大节日,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可他呢,得冲在最前头,去保障毛主席的安全。

不过郝治平心里头一点都没觉得难过,她反倒瞧着毛主席身边站着自家老公当保镖,觉得特别光荣,挺自豪的。

放下小家,顾全大家。这对夫妻,在革命那会儿就这么做了。现在新中国是建起来了,可他们心里明白,新的使命还在等着他们去扛。

这对夫妻虽然常常分开,但他们的日子还是过得挺美满。特别是他们有八个孩子,其中有的并非郝治平所生,但她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管教起来一点不含糊,全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疼爱。

这八个娃,年纪和脾气都不一样,可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特别是老大罗箭,他是咱国家自个儿培养出来的头一批核物理大牛,还当上了少将呢。

郝治平和罗瑞卿在建国后迎来了他们的小女儿罗点点。跟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她没在国家机关里任职,但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2003年,他联手陈毅的儿子,一起搞了个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从那以后,他就老在说“我的死,我说了算”。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反常,但说实话,生死这事儿,现在谁也没法躲。

别的孩子,有的选择了当兵,有的则去经商,各有各的路。但说到底,他们能有那么多的出息,肯定是因为郝治平和罗瑞卿这么多年一直耐心地教育和培养。

现在,那位了不起的大将夫人郝治平还活得好好的,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工作上拼命了,但她留下的精神,正由她的孩子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