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火势让我放弃电车,小米su7事故再次印证,这是对的
去年9月,我开着一辆二手福特,在四川一段高速上,亲眼看见应急车道上一辆白色电车着火,车身大部分已经焦黑,而车主几人就在不远处看着,毫无办法。
那会真值想换车思考期,电车使用成本低、科技感强、动力性好、政策支持多。但此前一直有关注到网上各种电车自燃的视频,直到亲眼看到这一幕,我最后还是选了油车!

至于为什么:
一、车企不会告诉你的“15秒生死线”这几年新能源车广告满天飞,车企总爱用“百万公里无自燃”的数据造势。
但根据中消协2024年报告,新能源车自燃率虽然比油车低0.03%,但致死率却是油车的3.2倍。关键原因在于:电车电池热失控从冒烟到爆燃只需15秒,而油车平均有3-5分钟逃生时间。
去年杭州某Model Y自燃事故中,父女俩在后备箱摸索逃生按钮时被火海吞噬。更令人心惊的是,电车电池燃烧温度高达1300℃,普通灭火器喷上去直接气化。重庆消防员在2023年扑救电车自燃时,因高温蒸汽灼伤住院的新闻,至今仍挂在消防局官网警示案例栏。

首先是充电安全成隐患。深圳消防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23起电车自燃事故中,7起发生在充电过程。
其次是碰撞后车门成牢笼。中保研最新碰撞测试显示,电车碰撞后车门解锁成功率仅37%。去年山西某问界M7事故中,三名乘客被锁在烧红的车厢内,救援人员用液压钳切割车门耗时12分钟。
最后是维修堪比拆炸弹。我家附近汽修厂师傅透露,现在电车保养就像拆定时炸弹。更换空调滤芯需要先断电48小时,某品牌4S店电池组维修报价单显示,更换单个电芯需1.2万元。

经过半个月的纠结,我最终提了辆奥迪A4。
看得见的风险:漏油、电路老化这些问题,老司机通过日常检查就能发现,不像电车电池故障完全依赖黑匣子数据。
摸得着的安全感:每次加油时油泵的滋滋声,这种原始的机械反馈比充电桩的蓝光更让我安心。
救得了的命:加油站员工都会使用灭火器,而电车起火只能等待消防队携带专业设备救援。
四、近日小米su7事故的细节今天小米公布了当时车辆运行的详细信息,我上一篇文章有分析测算,近120码车速,距离危险60米才开始预警,而且碰撞失火后车门无法打开(暂无官方通报)……等等一系列,虽然还需等待最终调查真相,但电车的壁垒也显现无疑。
我也更加觉得,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汽车首先是代步工具,其次才是科技产品,比起其他优势,安全,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

虽然自己选择了油车,但仍希望新能源车车主注意:
1.充电时避开高温时段,电池温度超过55℃易引发热失控。
2. 后备箱常备破窗器和应急电源,某电商平台此类商品月销超10万件。
3. 定期检查电池健康度,根据2024年新规,新能源车每半年需检测电池衰减情况。
(本文数据来源:中消协2024年新能源汽车消费报告、国家消防救援局典型案例库、中保研碰撞测试报告)
网友评论
-
2025-04-03 16:06:48
华为遥遥死先 一传销 嘴里遥遥邻先的绝对是精神病
-
2025-04-03 16:33:00
等电车保有率再高一点看看。反正我目前也不会换电车。省钱费命的事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