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令感叹:中国步伐太快,美军优势正在迅速缩小,让人睡不好觉

历史 05-04 阅读:85 评论:0

从1月到4月,解放军已经搞了多次大规模军演。

这些军演不仅次数多,规模也更大,花样也更多。

3月底的“联合利剑-2025”和“海峡雷霆-2025A”演练,又多向抵近台岛、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封控。

这些军演跟以前比,有几个明显不同:

一、部分演习时间有所延长。

例如“海峡雷霆-2025A”演练持续了两天;

二、拿出了更多的“高科技”武器。

比如最新型的隐形战机和大型驱逐舰;

三、打击方式更全面了。

海上、陆地、空中、太空和电子战全都用上了。

如果回顾历史,这种军事压力的增加并非突然出现。

自2016年后,两岸关系就逐渐紧张。

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大陆军演强度更是大幅提升。

但今年的演习在频率和强度上,都创下了新高。

开始大火快炖

美国坐不住了。

就在5月2日,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在一个安全论坛上说:

“中国正在转变对台湾地区的统一策略,不再坚持之前的温水煮青蛙策略,到现在准备开始大火快炖。”

现在的解放军不光能围岛。

还有能力直接拿下金门、马祖这些外岛,甚至可以全面封锁。

用他的话说,这种变化“让他夜里连觉都睡不好”。

美军如果出全力,可能在台海占一些上风,但帕帕罗明确表示,这种优势正在迅速缩小,情况越来越“不乐观”。

21年前,2004年的时候,美国军舰在西太平洋耀武扬威。

10年前,2015年的时候,虽然解放军有了不少进步,但在大型军舰、先进战机这些硬家伙上还需增强。

可现在呢?

解放军已经有了三艘航母,还有好几艘“055型”万吨级的大驱逐舰。

一批批歼-20隐形战机服役;

东风系列导弹能打到西太平洋任何一个角落。

解放军的军演,已经从简单的“秀肌肉”变成了全面的“实战演练”。

今年三月的演习,首次实施了“外层封锁、中层打击、内层夺控”的作战方案。

说白了就是:

先切断外界联系,再精准打击,最后拿下。

数据也印证了这点。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

在西太平洋这片海域上,解放军的导弹能覆盖所有美军基地。

而且打仗讲究“主场优势”,解放军在家门口作战,补给线短,调兵遣将方便;

美军却要跨越大半个太平洋来打仗。

这天然就对中方有利。

我认为,这种变化背后有三个关键原因:

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了。

这么多年的发展,让中国有钱,也有技术造好武器了。

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靠人多,现在是“人多+装备好”。

2. 中国对统一的决心很坚定。

老百姓都明白,“国家统一”这事,中国是认真的。

3. 美国精力分散了。

虽然美国军力仍然世界第一。

但它现在要应付全球多个热点,从乌克兰到中东,从南海到朝鲜,而中国则可以集中精力。

中国变化的速度,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快

帕帕罗睡不好觉,其实是美国现在骑虎难下的真实情况——如果硬要干预台海,可能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风险。

如果选择退缩,又会让亚太盟友对美国失去信心。

两头难,左右为难。

就拿去年一年来说,中国海军的扩张速度简直惊人:

下水了1艘055型万吨大型驱逐舰、3艘052D型驱逐舰、4艘054A型护卫舰。

还有后来震动世界的076型两栖攻击舰。

这艘被外界称为“直升机航母”的大家伙。

排水量超过4万吨,能搭载30多架直升机和上千名陆战队员,专为两栖登陆作战设计。

就这一年的新舰数量,比有些中等国家的海军总和还多!

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还有质的飞跃。

去年陆续曝光的多款第六代战机原型机,让五角大楼大吃一惊。

这些新型战机融合了高隐身性、人工智能辅助驾驶和超高机动性能,在某些关键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美军同类装备水平。

此外,003型“福建号”航母即将正式入役。

这艘使用电磁弹射的国产航母,将大大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与之前的辽宁号和山东号相比,福建号不仅排水量更大,达到8万吨级,而且能够起降更多类型的舰载机。

面对这种变化,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被大幅削弱。

美国智库分析显示:

如果爆发台海冲突,美军需要至少两周才能集结足够兵力应对,而这个时间窗口足以让中方完成既定军事目标。

帕帕罗的失眠,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世界正在变化,中国正在变化,而这种变化的速度,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快。

新船没造好,老船要退役

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正面临一个大麻烦:

新军舰来不及建好,老军舰却不得不提前退役。

这种“新不来、旧要走”的尴尬处境,让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地位岌岌可危。

新舰建造遇到的麻烦:

“企业号”航母(福特级的第三艘),本来说2025年要服役。

现在推迟到2028年,整整晚了3年。

核潜艇造得慢得很,原本5年能造好一艘,现在要拖8年。

原计划每年造2艘,结果平均只能造出1艘多一点。

造船厂人手不足,零部件供应链问题多,再加上疫情影响,导致大多数新舰都在延期。

老舰提前退役的情况:

那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本来计划服役40年左右。

现在很多35年不到就被迫退役。

美军自己承认,预算紧张加上维护成本高,不得不提前让这些老舰“养老”。

历史上看,美国海军从未遇到过这种同时面临“新舰建造严重拖期”和“老舰被迫提前退役”的双重打击。

二战后,美国海军一直保持着更新舰队的连续性。

即使在冷战结束后裁军时期,也能保证新老舰船平稳过渡。

美国人现在吆喝得欢,说什么“印太战略”。

但实际上,他们的钱包和本事都跟不上了:

一艘新航母造价130亿美元,养起来每年还要几十亿。

而且,打仗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

中国导弹能覆盖整个西太平洋,美军军舰进入这个范围就得提心吊胆。

面对这种局面,美军只能出些“小招数”来应对:

往后躲。

把原本驻扎在第一岛链附近的军舰撤到关岛、夏威夷这些更远的地方。

分散站岗。

不再集中大舰队,而是分成很多小编队,四处游荡显示存在感。

找帮手。

拼命拉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一起巡逻,填补自己力量不足的空缺。

100多年前,英国人在全球各地横着走,他们的军舰到处都是。

但随着美国和日本的崛起,英国人不得不从亚太地区一步步往回缩。

1920年代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签了之后,英国基本上就认栽了,承认自己在太平洋玩不过美国和日本。

现在美国人的处境,和当年的英国人差不多。

他们可能嘴上不认,但心里清楚得很——国力和预算都跟不上了。

台湾,终归是家事

至于台湾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事,外人再强势也是外人。

历史上这种例子多了去了:

英国人当年在印度称王称霸了200年,最后不还是卷铺盖走人了?

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待了130多年,到头来还不是被赶出去了?

美国人在越南那么拼命,投了那么多钱和兵力。

结果呢?

照样灰溜溜地撤军。

台湾问题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用什么方式解决,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的事,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美国人可以嘴硬,可以摆姿态,甚至卖军火。

但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他们能真正影响的空间越来越小。

这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是挡不住的大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