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车辆被刮,肇事者竟是四年前同一人
爱车惊现伤痕,蹊跷事故发生
5 月清晨,林女士像往常一样走向停在小区外合法车位的爱车,准备开启新一天的行程。当她走近车身右侧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 一道足有半米长的刮痕赫然在目,从车头大灯下方蜿蜒至车尾保险杠,崭新的车漆被生生撕裂,露出灰白的底漆,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林女士蹲下身仔细查看,发现刮痕边缘参差不齐,还残留着些许黑色漆痕,显然是与其他车辆剐蹭所致。她心急如焚,立刻掏出手机拍摄照片,同时拨打 122 报警电话和保险公司客服,声音里满是焦虑:“我的车停得好好的,怎么就被刮成这样了?”
交警抽丝剥茧,锁定可疑车辆
接到报案后,辖区交警迅速抵达现场。他们仔细勘查事故现场,用专业设备测量刮痕角度、比对残留漆痕,却发现事发路段监控存在死角,无法直接还原事故经过。但交警并未放弃,通过调取周边路口近两小时的监控录像,逐帧排查来往车辆。终于,一辆白色轿车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 这辆车在事发当晚 11 点 47 分经过林女士车辆停放处时,车速从 30 公里骤降至 5 公里,车身明显向右侧偏移,随后加速驶离。交警立即根据车牌信息,锁定车主陈某,并通过电话联系其配合调查。
旧人竟是 “真凶”,四年巧合曝光
面对交警询问,陈某起初坚称自己毫不知情,直到交警出示监控画面,他才支支吾吾承认剐蹭事实。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林女士与陈某当面对质时,林女士盯着陈某的脸突然愣住:“你是不是四年前在这儿刮过我的车?” 原来,2021 年的雨夜,林女士的车也曾在同一车位被刮,当时肇事者正是陈某。那次刮痕较浅,经双方协商,陈某赔偿了 500 元了事。没想到四年过去,相似的剧情再次上演。陈某尴尬地挠着头解释:“当时接了个电话分神,方向盘没握紧…… 我想着这么晚没人发现,就直接走了。”
责任认定存争议,规则人情引思考
目前,警方已认定陈某负全责,除承担车辆维修费用外,还因肇事逃逸面临罚款和扣分处罚。但这起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陈某屡犯不改,应加重处罚以儆效尤;也有人觉得两次事故均未造成严重后果,且陈某已承认错误,按常规处理即可。更有人提出疑问:同一地点、同一车辆、同一肇事者,究竟是巧合还是管理漏洞?小区周边车位是否应加强监控?当事故损失较小时,私下协商是否会助长侥幸心理?这些争议背后,折射出交通管理中规则执行与人文关怀的平衡难题,也给每位车主敲响了警钟:遵守规则、勇于担责,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