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视角 | 周鸿祎29亿“打水漂”?哪吒汽车CEO出走英国,新势力泡沫破裂真相

推荐 05-04 阅读:47 评论:0
周鸿祎29亿豪赌哪吒成“烂摊子”?张勇赴英背后:新势力造车神话崩塌?

01

事件背景与核心脉络

张勇的崛起与跌落张勇于2018年加入哪吒汽车任CEO,主导品牌命名(如“哪吒”)及市场策略,凭借低价高配策略主攻B端市场(如网约车),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然而,2023年起销量断崖式下滑至6.45万辆,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

2024年底,张勇因“战略调整”卸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接棒,但公司危机未解。2025年4月,张勇被曝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并赴英,引发“脱责离场”质疑。

周鸿祎的资本豪赌与困境2021年,三六零以29亿元入股哪吒汽车,持股16.59%成第二大股东,意图借新能源汽车概念提振自身低迷的股价与业务。

然而,哪吒销量暴跌、资金链断裂、工厂停摆,三六零投资面临巨额浮亏。周鸿祎曾多次公开批评哪吒营销策略(如车型命名混乱),并呼吁学习雷军,但收效甚微。

02

危机根源:战略失误与行业竞争

战略定位偏差

过度依赖B端市场:张勇延续北汽新能源时期的低价路线,虽短期拉动销量,但品牌溢价低,利润空间薄弱。

高端化转型失败:后续推出的哪吒S(最高售价33万元)、哪吒GT等车型脱离市场需求,销量惨淡,反被零跑等对手以精准定位超越。

技术与资金短板

研发投入滞后,智能驾驶技术起步晚,缺乏核心竞争力。

2023年底账面现金仅28亿元,负债184亿元,供应链断裂、员工欠薪、经销商维权等问题集中爆发。

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周鸿祎入股后,三六零股价持续低迷,哪吒未能成为“救市良药”。而零跑等竞品通过产品调整与资本运作逆势崛起,凸显周鸿祎押注哪吒的战略误判。

03

行业反思:新势力淘汰赛的残酷逻辑

流量与资本的局限性周鸿祎虽拥有流量与资本优势,但缺乏造车产业链掌控力。其试图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车企的模式,在重资产、长周期的汽车行业难以为继。

全球化与自救尝试方运舟接任后提出聚焦海外市场(东南亚、南美),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近半,但国内崩盘导致整体信任坍塌,海外布局难挽狂澜。

“白衣骑士”缺位南宁国资委等国资股东虽介入,但仅提供短期资金闭环生产,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周鸿祎的“英雄主义”救援意愿亦未落地,转而关注AI赛道。

04

新势力造车的警示录

哪吒汽车的溃败不仅是张勇或周鸿祎的个人失误,更是行业洗牌的缩影:盲目扩张、战略摇摆、过度依赖资本的故事难以为继。在智能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下,唯有技术深耕与精准定位方能存活。而周鸿祎的29亿学费,或许将成为中国新势力造车史上最昂贵的一课。

05

张勇履历概述

张勇(1975年12月生),中国汽车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曾任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其职业生涯可分为以下阶段:

早期积累(1998-2014)

199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加入北汽福田,从研发工程师逐步晋升至商务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2010年转投奇瑞新能源任常务副总经理,主管营销;2014年回归北汽新能源,任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带领北汽新能源年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全球纯电动车销冠。

哪吒汽车崛起(2018-2022)

2018年受邀加入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母公司)任CEO,主导品牌命名与市场策略,推出哪吒N01、哪吒V等车型,以B端市场(网约车、政府采购)和“低价高配”策略快速扩张,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

期间获周鸿祎(三六零)29亿元投资,推动哪吒汽车估值提升,但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超180亿元。

战略失误与危机(2023-2024)

2023年尝试品牌高端化,推出哪吒S(19.98万-33.88万元)和哪吒GT(17.88万-22.68万元),但因定价过高、市场定位偏差,销量惨淡,主力车型哪吒V/U市场份额被比亚迪等竞品蚕食。

2024年张勇模仿雷军打造个人IP,直播营销频发争议(如“跷二郎腿”“嘲讽友商为小弟弟”),加剧品牌形象恶化。

2024年12月,因销量下滑(全年仅8.6万辆)、现金流危机(账面现金28亿,负债184亿)及IPO失败,张勇卸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接棒。

06

管理争议与舆论危机

高管高薪争议:张勇2021-2023年累计薪酬超6600万元,被质疑“烧钱养团队”加剧财务压力。

公关灾难:直播中“傲慢”姿态、关闭评论、与周鸿祎公开矛盾(如周鸿祎批评产品命名“自嗨”)等事件,削弱公众信任。

资本困局与周鸿祎的豪赌

三六零2021年投资29亿元(持股16.59%)后,哪吒持续亏损拖累三六零业绩,2023年导致其投资账面价值缩水2.43亿元,周鸿祎多次公开表达不满。

2024年港股IPO失败后,哪吒依赖国资输血(南宁、宜春等地国资注资50亿元),但资金链仍岌岌可危。

07

行业反思与后续影响

新势力淘汰赛的残酷逻辑

哪吒案例印证行业规律:依赖资本扩张、缺乏核心技术(如智能驾驶滞后)、战略定力不足的企业难逃洗牌。对比零跑通过增程技术转型和海外合作逆袭,哪吒的教训凸显精准定位与执行力重要性。

张勇的“消失”与舆论联想

2025年4月,张勇被曝赴英国融资,引发“效仿贾跃亭跑路”猜测,尽管其自称“仍任顾问”,但经销商维权、工厂停摆等负面持续发酵。

哪吒的未来挑战

方运舟接任后提出“海外扩张+IPO重启”战略,但国内信任崩塌、海外竞争激烈(如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生存压力未减。

END

结语张勇的职业轨迹与哪吒汽车的兴衰紧密交织,既是传统车企转型新势力的缩影,也暴露了资本狂热下的战略短视。其高光与跌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深刻的警示:唯有技术深耕、用户洞察与稳健战略,方能穿越周期。

网友评论

南轩说

「 洞见时代 深读世界 | 你的好奇 终有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