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即合,效率狂飙!Hi MateBook D 16多屏协同体验有多爽?

推荐 05-07 阅读:5 评论:0

作为一个常年在咖啡馆、图书馆和差旅途中切换“战场”的自由职业者,笔记本电脑几乎就是我的“第二大脑”。之前那台14英寸的轻薄本虽然轻便,但屏幕小带来的束缚感日益明显——多开几个网页、处理稍复杂的表格或长文档时,总感觉施展不开,效率大打折扣,很多时候甚至不得不外接一台显示器。我一直在找一台既能满足办公需求,又能提供宽广视野和流畅体验的“理想型”设备。

直到我遇到了 Hi MateBook D 16。

16英寸黄金视野:一眼心动,效率源于此

坦白说,第一眼就被它那块16英寸的大屏幕吸引了。开合屏幕很顺滑,没有松垮感。点亮屏幕后,超窄边框设计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屏占比很高。16:10的黄金比例,更是让我在浏览网页、编辑文档时,感觉屏幕“变长了”,能多显示好几行内容,信息获取效率明显提升。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我这种文字和信息处理需求量大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除了尺寸,屏幕素质也是我格外看重的一点。这块屏幕支持100% sRGB色域,保证了色彩显示的准确性,无论是处理图片素材、看高清视频,还是简单审阅设计稿,色彩都挺正,不会出现明显的偏色。300nits的亮度和防眩光设计,即使在光线较强的窗边或户外使用,屏幕内容依然清晰可见,这点比我之前那台反光严重的笔记本真是好太多了!

Hi MateBook D 16这块屏幕还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并且采用了DC调光无频闪技术,极大缓解了我的“用眼焦虑”。连续使用一下午,确实没有以前那种眼睛干涩、酸胀的感觉,这点对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刚需。

指尖的享受:1.5mm长键程与数字小键盘

我个人每天码字量不算小,键盘手感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心情。Hi MateBook D 16的键盘给了我不小的惊喜。1.5mm的长键程提供了清晰的段落感和回弹力,敲击起来既不费力,也不会软绵绵。按键声音清脆但不吵闹,连续输入几千字,手指和手腕都没有明显的疲劳感,甚至还有点“上瘾”。

更值得一提的是独立数字小键盘。虽然我不是财务人员,但偶尔处理报销、数据统计时输入数字的频率也不低。有了这个小键盘,效率至少提升一倍,告别了过去在主键区小心翼翼“点数字”的尴尬。

流畅不卡顿:全新酷睿™5芯,冷静应对多任务挑战

Hi MateBook D 16搭载的是全新英特尔®酷睿™5处理器。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文档编辑(Word)、表格处理(Excel)、简单的视频剪辑(剪映)、大量网页浏览(Chrome)以及频繁的线上会议。这些任务对绝对性能要求不算极限,但对系统的流畅度、稳定性和多任务处理能力要求很高。

我写文查资料时高强度使用场景:同时打开近20个浏览器标签页、一个大型PPT、一个在线协作文档、后台挂着微信和钉钉。整个过程中,应用切换、页面加载都非常流畅,没有出现卡顿或无响应的情况。按下Fn+P可以一键切换到“高能模式”,能感觉到系统响应更快,在进行视频渲染导出这类稍重负载任务时,速度提升比较明显。

散热表现也值得肯定。即使在高负载下,风扇噪音也控制得相当好,官方说的是22dB以下,我没用专业设备测量,但体感上确实非常安静,放在腿上使用也只是温热,不会烫。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在安静环境(如图书馆)工作或长时间会议的用户来说,体验非常好。

AI赋能生产力:会议神器与效率助手

以前我对笔记本的“AI功能”多少有点疑虑,担心是噱头大于实用。但Hi MateBook D 16上的这些智慧功能,用下来发现是真的能解决问题。

比如,视频会议时,开启“静谧空间”模式(个人降噪)后,我这边的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几乎被完全过滤,对方反馈我的声音非常清晰纯净。

而AI空间功能则聚合了很多主流的AI应用,从文档翻译、视频字幕到代码标称,甚至还能帮忙写文案大纲。我试着给文案润色,结果写出来的内容比我想象得更专业。有时候灵感枯竭,AI能帮忙提供几个思路,特别适合赶deadline交稿的时候。

一拉即合:多设备无缝协同,效率倍增

这部分体验是我最期待的,也是用下来感觉最“爽”的部分。通过桌面右下角的控制中心,可以进入连接界面,轻轻一拖,我的手机图标就和笔记本“合体”了。之后的操作行云流水:我可以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操作手机界面,最多能同时打开三个手机应用窗口,回微信、看消息非常方便;手机和电脑之间的文件、图片、文字可以双向拖拽,速度飞快,彻底告别了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或者网盘的繁琐。甚至还可以在电脑上接听手机来电。

这种无缝的跨设备体验,真正把手机和电脑融合成了一个高效的整体,对于需要频繁在不同设备间切换信息和文件的我来说,效率提升是指数级的。例如在撰写图文内容的时候,我在电脑上写文案,然后直接将手机拍的照片素材,拖到排版区,直接略过“中转站”。

全天候在线:70Wh长续航与超材料天线

70Wh的大电池带来了实在的续航安全感。在我中度使用(文档编辑、网页浏览、偶尔视频会议)的情况下,支撑一整天(8小时以上)的工作基本没问题,出门在外可以放心不带充电器。配合65W快充,即使没电了也能快速“回血”。

网络连接方面,超材料天线技术确实有点东西。我家有个房间是WiFi信号的“老大难”,以前的笔记本在那里经常断线。换上Hi MateBook D 16后,信号强度和稳定性明显提升,在线看视频、下载文件都流畅了很多。官方宣称最远270米稳定连接,虽然我没条件测试极限距离,但在一些信号覆盖边缘区域,它的表现确实比普通笔记本更可靠。

Hi MateBook D 16还是Hi MateBook D 14?你的选择指南

这次评测的主角Hi MateBook D 16,其实这次新出的Hi MateBook D系列,还有一款Hi MateBook D 14,也就是14英寸版本。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这里简单对比一下核心差异:

特性Hi MateBook D 16Hi MateBook D 14屏幕尺寸16英寸14英寸键盘全尺寸键盘 + 独立数字小键盘无数字小键盘电池容量70Wh56Wh重量1.72KG1.39KG主要优势大屏视野、数字录入效率、长续航极致便携、移动性更强推荐人群内容创作者、数据处理需求者、办公室主力、追求大屏体验的用户经常出差、对便携性要求极高的用户、学生、轻办公人群

写在最后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度使用,Hi MateBook D 16已经成功“上位”,成了我的主力工作本。它没有堆砌华而不实的噱头,而是将大屏、护眼、性能、AI智慧功能、多设备协同、长续航和稳定连接这些用户真正关心的痛点,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它可能不是市面上性能最顶尖或设计最前卫的笔记本,但它绝对是一台用起来省心、舒心、高效的生产力工具。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在多种场景下保持高效输出的移动办公人群来说,它在屏幕体验、智慧交互和生态互联方面的优势,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的工作幸福感。

对了,它还预装了正版Windows 11家庭版及价值748元的Office家庭版,开箱即用,一键开启全新学习、娱乐和工作体验,既省事又省钱。

如果你也在寻找一款4000元价位段、具备大屏、护眼、长续航、智慧体验且连接稳定的全能型办公本,最新款的Hi MateBook D 16,真心值得入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