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想要的,中方终于给了?特朗普民调雪崩,最大赢家已经浮现

国际 05-01 阅读:341 评论:0

美财长贝森特透露已与中方接触,这一言论引发外界猜测,美方想要的见面机会,中方是否给了呢?与此同时,特朗普民调雪崩,这场关税战的最大赢家已经浮现。那么,美方言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这场博弈产生的“赢家”又是谁呢?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多次提及与中国“接触”的可能性,早在4月中旬,他就放风称希望能和中方财政高官会面。当地时间4月27日,贝森特明确表示,他与“中国财长进行了交流,但主要集中在传统议题,并没有提及关税问题。”

据报道,贝森特所谓的“交流”,是指近日在华盛顿召开的G20财长会。此次会议中国财长率团出席,这本就是理所应当的安排,只不过公开行程中,中方先后与十多个经济体的财政代表进行了会面,却并未出现美国的名字。

显然,贝森特所谓的“接触”,也不过是“大会议”中的共同讨论罢了。毕竟,中美之间如果有直接沟通,关税问题明显不可能被回避。有分析认为,贝森特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与特朗普政府的“变脸式外交”如出一辙——4月初,美方刚宣布对华加征145%关税,随后又暗示可能降低部分商品税率,试图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迫使中方妥协。

然而,中方的立场始终明确,中国驻美大使馆多次重申,对话的前提是美方取消单边制裁,停止威胁讹诈;商务部也指出,美方一边声称希望谈判,一边却不断升级贸易战,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破坏互信,中方绝不会接受“极限施压”。事实上,中美经贸团队自2025年初以来,并未进行任何实质性磋商,特朗普所谓“谈判进展顺利”的说法也缺乏证据,更多是为国内政治造势。

只不过,他的关税豪赌并未换来民意支持。最新民调显示,其执政百日支持率仅为39%,创下80年以来美国总统最低纪录。72%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将导致衰退,53%认为国家经济状况恶化,41%感到个人财务压力加剧,即使在共和党内部,也仅46%的人认可特朗普的整体表现,而独立选民反对关税的比例则高达61%。

报道称,民众的不满直接源于生活成本上升——82%的中低收入家庭抱怨日常消费品涨价,服装、家电价格涨幅超3%,而特朗普承诺的“制造业回流”也成空谈:新关税实施三个月,仅仅新增1.2万个制造业岗位,远低于10万的目标,零售业反而裁员5.7万人。农业领域更是重灾区,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锐减,农民损失惨重,行业协会疾呼政府“尽快谈判”。

毫无疑问,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反思“关税战”到底值不值,之前,特朗普一直以打压中国为卖点,塑造强硬领导人形象。但现在,关税战带来的直接后果,让很多美国民众开始质疑这种对抗性的策略,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当美国深陷关税泥潭时,巴西正悄然成为全球供应链调整的“最大赢家”——中国对美加征125%关税后,迅速转向巴西采购大豆、牛肉等农产品。数据显示,4月以来,宁波舟山港接收的巴西大豆船同比增加48%,单周采购量达240万吨,占中国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这一转变并非偶然,中国早在特朗普上任前便布局多元化供应链,投资巴西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确保运输效率,再加上巴西大豆价格稳定、供应风险低,更受中国企业青睐。此外,巴西鸡肉、棉花等产品也借机扩大对华出口,填补美国空缺。

毋庸置疑,这一系列博弈同步揭示了一个现实:在高度依存的全球化体系中,单边主义终将反噬自身。要解决问题,靠的是平等、合作和对话,而不是威胁、施压和造谣。随着时间推移,谁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中方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么接下来,就轮到特朗普政府作出抉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