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和父母分享快乐,快乐就消失了

社会 05-04 阅读:15 评论:0

文|小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终于升职加薪了,兴冲冲打电话告诉爸妈;刚刚谈恋爱了,满脸笑意地发去照片;好不容易完成一个目标,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分享喜悦。

可是他们的第一句话,不是祝贺,而是: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换更好的工作?”“恋爱归恋爱,别耽误正事。”“这不算什么,别人早就做到了。”

快乐,被他们一句话轻描淡写地浇灭了。你站在原地,像个失了光的小孩,手里捧着一个热腾腾的泡芙,转头被风吹得塌塌的。

你不是没有成就感,也不是非得被夸。你只是想,在那一刻,有人能看见你的兴奋,接住你的喜悦。

可偏偏,最想分享的人,却是最容易泼你冷水的人。

你不是脆弱,只是太在乎他们的回应。你不是太敏感,只是太渴望他们的肯定。

你一边憋屈,一边困惑:

为什么我一和父母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了?

一、他们没接住你,因为他们没有“接住自己的喜悦”过

很多父母这一生,都没好好学会“享受”。

他们从小活在“苦日子”里,柴米油盐、计划经济、吃不饱、穿不暖,人生关键词就是:节俭、稳重、克制、隐忍。

快乐在他们认知里,是不值得张扬的。在他们心中,一个“太容易高兴”的人,就容易“不踏实”。

你带着喜悦来,他们下意识要把你往“现实”里拉:

“别太早高兴,小心乐极生悲。”“以后可别骄傲啊,继续努力才是真的。”

他们不是不想祝贺你,只是——他们自己从来没有被祝贺过。

他们的快乐常常是“忍出来的”,是“省出来的”,是“拼命换来的”。对这种“轻飘飘的高兴”,他们无从共情。

你要理解,有些人太穷过,也太苦过,哪怕物质好了,精神也不敢松懈。

他们的快乐,往往背着沉重的包袱;你的快乐,在他们眼里像是不够稳固的幻想。

于是你一次次满怀期待地靠近,一次次被他们“现实教育”。

你受伤,不是因为他们恶意,而是你发现:

你想和他们分享幸福,但他们只关心你还能不能“多挣一点、吃得住亏、不出乱子”。

你带去的是轻盈,他们回馈的是重量。

二、你失望,是因为你在他们身上,找错了“回应的位置”

你以为父母是最该分享快乐的人。这没错,但要看“他们能不能懂你这份快乐”。

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情感共振”:两个人的喜怒哀乐,能够在相同频率上产生联结。

但父母和你,属于不同的“情感语言系统”。

你说你谈了恋爱,他们想到的是婚房彩礼;你说你做了副业赚了点钱,他们想到的是是不是稳定、会不会出事;你说你做了个梦想多年的决定,他们只关心有没有后路。

他们不懂你说的“浪漫”“成就”“自由”“意义”。

他们有的是生活的经验,有的是风雨的警觉,却没有与你并肩欣赏彩虹的能力。

他们太现实,而你的快乐,有时候是超现实的。

你想被他们看见,但他们只在意你有没有“掉队”。

你以为你是在分享,可其实你是在寻求“童年未被满足的回应感”。

你小时候摔了一跤,他们说:“不疼不疼,别哭,站起来。”你学会一首歌,他们说:“行吧,会唱歌没啥用。”你拿了第一名,他们说:“别人也考得不错啊。”

所以你长大后,哪怕已经自立,也还是下意识地把父母放在“评审席”上,期待他们终于说一句:

“你很棒,我为你骄傲。”

可惜,他们不会。不是你不值得,而是他们不习惯。

三、你真正的快乐感,掌握在“你愿不愿意自己接住”手里

有个心理学家说过: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通过别人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和感受,那他就永远不自由。”

你之所以在父母面前快乐转瞬即逝,是因为你把“情绪的主导权”交给了他们。

你以为,只有他们也高兴,你的高兴才有价值。但事实是:他们是否回应,跟你是否值得高兴,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的快乐,不是考试的分数,不是打卡的战利品,更不是别人给你判的及格线。

你的快乐,哪怕只是吃了一顿好吃的、跑赢了昨晚的自己、给喜欢的人发了条消息、做了一个决定……

只要你感到幸福,就是真实的、值得被珍惜的。

你可以爱父母、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但你不需要把他们的反应当作你的“情绪导航”。

你要知道:

你不是来讨好所有人的。你是来享受你自己的生活的。

快乐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你不需要他们为你鼓掌,才能证明你走在正确的路上。

四、那么该怎么办?

你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式,让自己在分享中保留“完整的快乐”:

1. 换个“对象”分享你的喜悦

不是每种情绪,都必须和父母分享。有些快乐,更适合和“懂你的人”分享。

和朋友、恋人、同频的人说。别再把“回应的希望”压在父母身上,那是沉重的期待,也是反复的落空。

你不是背叛父母,而是给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安全的出口。

2. 接受他们“有限的回应力”,理解但不苛求

告诉自己:他们不是不爱你,他们只是不会表达。他们不是不为你高兴,他们只是表达方式是“担忧+叮嘱+现实提醒”。

你不必强求他们成为“理想父母”,他们也曾是别人不理想的孩子。

不再苛求,你的失望就会慢慢减少。

3. 训练自己“独自高兴”的能力

如果你完成了一个目标,就带自己去吃顿饭、写一封表扬信、录个短视频纪念。用你自己的方式,仪式感地把这份高兴“封存下来”。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内心有个“自我接纳系统”。别人可以不看见,但你不能不看见自己。

五、梅娘说

你总以为分享会让快乐加倍,但和父母的经验告诉你:有时候,分享让快乐打了折。

但你要明白——不是快乐的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回应的坐标找错了。

不要再把成长的价值,寄托在“父母终于认同我”的幻觉里。

你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盖章批准。

你可以自己拥抱快乐,也可以自己为幸福鼓掌。

从今天起,别再等父母说那句“你真厉害”。

你要自己说出口。

你要告诉自己:

“这一路走来,我真的很棒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