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岐普通寺老山门匾额与门联

推荐 05-04 阅读:7 评论:0

浅析杨岐普通寺老山门匾额与门联——乙巳年五一节游普通寺所悟

文/杨春林

据寺史记载,萍乡杨岐普通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老山门保留了这一时期的风格。

杨岐山普通寺作为禅宗杨岐宗祖庭,自唐代创立以来历经兴衰。1987年,在萍乡政府与佛教界的推动下,普通寺启动修复工程。赵朴初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佛教界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亲自为山门题写匾额,成为寺院重光的标志性事件。据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有生之年,也仅为全国14家寺庙题写过匾额。而中国现有佛教寺院3.3万余座,可见杨岐山普通寺地位之高。

据当地权威宗教界专家考证,与流传的系赵朴初先生所题大相径庭,山门对联实为文廷式撰写。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维新派代表人物,与梁启超、康有为并称“维新三杰”的文廷式,巧妙融合了自然景观、佛教意象与禅宗哲理,撰写门联:

“罗汉洞前,山似诸天朝北极;

观音岩下,水归一口尽西江。”

“罗汉洞前,山似诸天朝北极”,罗汉洞并非实指某一具体洞穴,而是以“罗汉”(佛教中修行有成的圣者)为喻,暗指普通寺周边层叠的山峦如众罗汉般排列。

杨岐山主峰寿桃峰周边群峰簇拥,从山门远眺,起伏的山势仿佛众罗汉向北而立,形成“群峰朝宗”的庄严气象。

佛教中“罗汉”象征修行者的觉悟境界,“罗汉洞前”既点明空间场景,又赋予自然景观以宗教神圣性,暗示此处为“圣者汇聚之地”。

“山似诸天朝北极”的双重内涵:普通寺背倚寿桃峰,周围低山如臣子朝拜君主、群星环绕北极星般拱卫主峰,形成“万山来朝”的地理格局,契合中国传统风水学中“贵砂环护”的宝地特征。

北极(北极星)在传统文化中是“天枢”“帝星”,佛教则以“北极”比喻佛法的核心地位——如《楞严经》言“佛如须弥山王,迥出一切众山”,群峰朝北极的意象,暗喻众生向佛、万法归宗的佛教理想。

“观音岩下,水归一口尽西江”:普通寺附近有天然岩壁,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显圣,故得名。岩下有溪水流经,岩壁与水潭构成“观音滴水”的灵动感召空间,是寺内重要的宗教地标。

观音信仰在汉传佛教中象征“大慈大悲”,观音岩的存在为对联增添了神圣叙事,使自然景观成为“佛法垂迹”的印证。

“水归一口尽西江”的哲学思辨;观音岩下的溪水经岩石裂隙汇聚,形成一汪深潭潭水最终汇入萍水河,萍水河 → 渌水 → 湘江 → 洞庭湖 → 长江 → 东海,“尽西江”极言水流虽源自小潭,却能汇聚成江河,暗含“滴水入海,同归一味”的哲理。

值得注意的是,门联下联中的“一”字系异体字,而“尽”字亦属异体字,容易误读。

25.5.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