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朝鲜准备向我军开火,为何又反悔了?毛主席深明大义
以前的好哥们儿,咋就闹翻了?1965年,勃列日涅夫成了老大,中朝之间的交情就开始碰上大麻烦了……说实话,谁能想到中朝关系会差到要打起来的地步?信任出了问题,我们党又是咋机智地摆平的呢?
回想起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中苏关系热得跟夏天似的,两国在科技、经济这些方面互相帮忙,苏联就像是个亲切的老大哥。但好景不长,苏联那边的大国架子一摆起来,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就开始出问题,最后直接闹掰了。
勃列日涅夫掌权那会儿,中苏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了极点,争斗得前所未有。为了铁了心走自己的路,咱们国家那时候可真是外交上四面楚歌,就连朝鲜也慢慢跟咱们疏远了。
1965年的时候,金日成叫大使去跟苏联说:“我们特别关心苏联给的经济帮忙,想让勃列日涅夫见见金日成。”虽然中国表明了立场,但朝鲜还是慢慢靠向了苏联,后来还怪中国“搅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确实,朝鲜因为“苏朝友好关系”得到了不少好处,像技术上的帮手、专家支持和贷款啥的。但拿了人家的好处,朝鲜就得替苏联说话。所以当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动手时,朝鲜只能憋着不说话,甚至还在背后给了点支持。
那时候,中国为了帮朝鲜建的医院那些设施都被停了,咱们国内也很少看到提“朝鲜”或者“金日成”的新闻。不光官方,老百姓那边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朝边界那边,两边的广播喇叭那叫一个响,跟比赛似的!
1968年那会儿,鸭绿江边上建了个中朝一起搞的水电站。两边儿的工人、学生,干完活儿后,就爱通过大喇叭互相聊聊革命的事儿,喊喊革命口号啥的。还有说法是,中朝两边儿在那时候闹过“边界上的小摩擦”,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金日成太紧张了,误会一场。
总的来说,中朝两国的关系慢慢变得有点疏远了,有点不对付,但还好都在能掌握的范围内,其实大家心里都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毕竟谁也不想真的和中朝关系彻底翻脸。尽管意见不合,但中朝两国有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美帝国主义。
1967年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找人给朝鲜带话,说我们一直力挺朝鲜跟帝国主义作斗争,对朝鲜的立场从来没变过。还好,金日成也给出了回应。
朝鲜对中国的政策一直都很稳定,以后也不会有啥变化。我特别看重跟毛主席、周总理在并肩作战时建立的那份深厚感情。中朝之间虽然有时候想法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坐下来一起商量咋解决。要是朝鲜哪天遇到了战争,中国还是会像从前那样,站出来帮朝鲜一把……
挺逗的是,金日成当初随口一说,没想到真应验了。1969年的时候,朝鲜人民军把一架美国电子侦察机给打了下来,结果美方31个人都没了。这事儿一出,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立马就火了,朝鲜半岛那边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局势紧张得不行!
但那时候,苏联被一堆事情缠着,根本抽不开身,朝鲜自己也是力不从心。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朝两国的领导人心里都明镜似的,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能让两国关系重归于好!
1969年秋天那会儿,崔庸健带着朝鲜的团队来了中国。毛主席当时就说:“中朝两国得把关系处好,咱俩得紧紧挨着!”从这儿开始,中朝关系就不再往下掉了,而是慢慢好起来。两边都在使劲儿,想把关系给恢复过来。
1970年春天4月份,周总理去了朝鲜访问,这事儿两国老百姓都盼着呢。俩社会主义国家这回是敞开心扉,手拉手站一块儿了。转眼到了秋天10月份,朝鲜的老大金日成悄悄来了中国,毛主席还特地见了他,俩人聊得可投机了。
都说“铃儿不摇不响,事儿不说不清”,中朝两国领导层一齐心,使劲往一处使,中朝关系这才转危为安。打那以后,咱们中国的外交局面大变样了,算是真真正正从“外交难题”里头挣脱出来了。
“珍宝岛”风波过后,中苏之间的梁子算是结大了。周总理他们中央的大佬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这时陈毅站了出来,他说:“咱们得在大局上动动脑筋,借着美苏俩大佬不对付的机会,跟美国拉拉关系,打开咱们中美之间的新局面。”
但是,要想改善中美关系,朝鲜是个躲不开的话题。美国和朝鲜对着干,肯定会对中朝关系产生影响,说不定会让这两个老兄弟又闹翻了,这可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糟糕结果。
为了不出啥岔子,周总理提前跟朝鲜打了声招呼,给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先铺个路。能在不影响到中朝交情的前提下,跟美国搭上线,这一招真是太绝了!
苏联垮台之后,朝鲜在战略上跟中国走得更近了,这样一来,中朝之间的友情就有了很大的进展。
看看过去,中朝两国的交情其实并不总是那么顺畅,矛盾和分歧也时常出现。不过,两国地理位置相近,关系紧密,这点是不会变的。两国老百姓之间的感情,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厚。虽然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未来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充满希望。现在啊,中朝两国更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前进!